地球的年龄大约46亿年,20亿年前的地球年龄26亿岁,当时的地球与如今有很大不同。

根据地球的地质年代,科学家对地球历史进行了详细划分,总体来讲,划分标准从大到小分别是宙,代,纪和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宙可以分为四个,分别是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太古宙分为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比如,我们经常提及的恐龙时代,就属于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而目前热泪处于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20亿年前的地球处于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纪。下面具体讲述一下20亿年前的地球样貌和环境。

先从地球刚刚诞生不久说起。在大约45.3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般的行星,忒亚星与当时的地球发生碰撞,幸好不是正面相撞,而是碰到了地球的侧面,不然地球很可能因此被彻底撞碎,走向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撞击背后就好有有只无形的手在操控着,撞击的角度和力度刚刚好,撞击的碎片形成了我们的月球。

月球的诞生对于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来讲意义重大。因为月球的引力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让地球拥有了非常稳定的环境,这是生命诞生的基础,必须有长期稳定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地球的潮汐引力作用让地球自转速度变慢。20亿年前的地球自转速度非常快,一天只有大约15个小时,一年拥有590天。

同时,月球的公转速度也开始变慢,公转轨道不断远离地球,远离的速度为每年大约3.8厘米。如今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38万公里,而20亿年前这个距离只有一半,只有19万公里。

如此近的距离,意味着月球的潮汐引力强度更大,所以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会更明显更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当时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模样呢?有生命活动吗?

20亿年前的地球并没有植物和动物,但也并非死气沉沉。实际上,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早在地球诞生10亿年之后就出现了,也就是大约36亿年前,在太古宙时期的海洋里就诞生了原始生命。

当时的原始生命结构非常简单,主要是厌氧菌类,属于原核生物,连细胞核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始生命的进化极其缓慢,甚至数亿年基本上都没有改变。如今我们看到的生命都属于真核生物,也就是拥有细胞核的生物。这种生物出现在大约20亿年前,也就是说原核生物进化到真核生物,用了长达16亿年的时间!难以想象的漫长。

更难以置信的是,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进化,完全就是随机的过程。

大约20亿年前,某种真核生物吞噬掉了某种变形菌,吞噬之后并没有将其消化,被吞噬的细菌仍旧存活并繁殖,最终两者形成了某种共生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被吞噬的变形菌最终竟然成为了真核生物的细胞器,是产能和呼吸的中心,其实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线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亿年前的地球大气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当时的地球大气中9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与今天的金星大气层非常相似。之后,随着蓝细菌等物种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开始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一开始这些氧气并没有直接释放到大气中,而是被海洋中的亚铁离子氧化后形成铁氧化合物,沉到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海洋中的亚铁离子被完全氧化之后,大气中开始释放大量氧气,氧气含量开始上升,不过含量仍旧不高,只有大约4%左右。

不要以为氧气含量上升是好事,事实恰恰相反,因为氧气对于当时地球上的厌氧物种来讲是一种有毒气体,也造成大量厌氧物种灭亡,极少数适应有氧环境的物种存活了下来。

还有,20亿年前的太阳光强度比如今更弱,大约弱了25%左右。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太阳的漫长历史里,光强度一直都是慢慢变强,因为太阳最终会演化为红巨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光强度这么弱,按说地球表面温度应该在零下几十度以下。但多亏了温室效应,地球上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就像棉被一样给地球保温,让气温不至于过低,这也给了生命繁衍生息的机会。

同时,在大约21亿年前到18亿年前之间,地球开始了首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大陆板块的碰撞,结果就是所有的大陆融合为一块超级大陆,也就是哥伦比亚超大陆。之后,随着地球板块的不断运动,经历了多次分分合合,最终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20亿年前的地球与今天的地球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如果我们穿越到20亿年前的地球,一眼望去,不会发现任何生命的存在,似乎一片死寂。

其实不然,在海洋的最深处的某个角落,生命早就“蠢蠢欲动”,他们一直在等待着某个合适的机会迎来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