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遗传身高如何计算?”“男孩,10岁半,145cm,86斤,需要减肥吗?”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女儿童中心党总支书记、小儿外科主任王城教授受邀在“华西医生”公众号平台直播,吸引粉丝2.5万人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西医生”科普直播(受访者提供)

一条“初中3年咋没长?”的短视频,阅读超过350万,“小儿外科医生王城”抖音粉丝高达6万,点击量突破了三千万,获赞30万人次,王城,小小的“网红”小儿外科医生。自己的孩子为啥长得没有同龄人高?孩子长得太好太快是不是性早熟?孩子太胖,医生有什么好办法?粉丝留言隐藏着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焦虑,王城不敢回复,每天太忙,最多一天诊治200个儿童患者。

家长自责:骨龄是啥?娃娃初中3年没有长

“王医生 ,我这娃娃初中3年硬是都没长,小学毕业1.55米,初中毕业还是这么高!”去年夏天,中考刚刚结束,王城的门诊来了一位15岁的初三毕业生,已经变声,长小胡子了,经骨龄仪检测,这名学生的骨骺线完全闭合。王城单独向学生妈妈私聊,“你来晚了,孩子已经停止发育了,这辈子可能难以再长高。”妈妈懵了,孩子才15岁,怎么就不会再长了!王城耐心给妈妈科普,骨骺线完全闭合,身体基本就停止长高。如果早来一年,骨骺线闭合前来治疗,至少还能再长5cm。

妈妈失声痛哭,只想到是娃娃发育得晚,哪晓得错过了最佳时间。“男孩子只要有本事,也会生活得很幸福。”给母子俩心理疏导后,王城给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多运动,多学真本事,不必在意别人评价,自信自强。

这条助手拍下的01分11秒视频引发无数家长的关注,7000多条留言根本看不过来,“骨龄是个啥?”“好久做一次骨龄?”“怎么应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烦恼?”350多万的阅读量让王城感叹不已,让他觉得自己的儿科科普宣传更紧迫,更有必要。

原汁原味:科普视频就是工作的原真记录

王城说,自己网上的视频都拍得很不专业,很“菜”,“就是医疗助手”用手机拍的,而且一拍到底,把空话废话去掉就直接上网。或是自己来的研究生,或是医院规培生,王城说,这些医疗助手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视频拍摄和剪辑培训,每天到底拍哪一条,事先也没法安排,“我觉得这个患者的治疗有重大的科普意义,就喊助手把手机拿出来拍,而且还会征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视频都隐去了患者,有时对声音还会进行变声处理。最多就是一分多钟的拍摄时间,拍完简单处理一下就上网。“我和患者对话还在进行中,视频已经上网了。针对大家关注关心的问题,我还会在诊治过程中给患者重点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疗儿童患者(受访者提供)

“小儿外科医生王城”账号开通近3年,“这也是逼出来的,疫情期间,线下没法治疗,他也逼迫网上就诊。”王城告诉封面记者,就诊过程中,他发现患者都有很多共性的问题,能不能就在网上对这些共性的问题给大家做科普。在医院备案后,“小儿外科医生王城”开始在线上科普儿科知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生长发育”的烦恼。

“我的目标就是:小病不花钱,大病不花冤枉钱。”没想到,这一下戳中许多家长的“痛点”。因为太忙,每条视频都没得脚本,也没精修细剪;对众多粉丝的留言也没法回复,“一个问题,可能要往返七八次才说得清楚。哪个回复,哪个不回复,也不好选择,干脆一个都不回复,用心的家长会在我的视频中找到答案。”

骨龄检测:为孩子生长发育进行摸底考试

王城解释,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时间年龄和生物学年龄,肯龄就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骨龄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通常要拍摄左手手腕部位的X光片,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男孩子一般骨龄十六、女孩子一般骨龄十四岁半长高空间就非常有限了;再往后儿童不再长高了,不再长高的原因就是骨骺线已经完全闭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儿科全国会议(受访者提供)

王城建议3-14岁的孩子每年做一次骨龄检测,“便捷、便宜,专业骨龄仪一测就出来了,一次检测费用就一百二十来元。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些,所以科普很重要。” 王城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相当于对孩子的骨龄每年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成绩正常就不管,如果不正常,医生就会干预。

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时段是晚上9点至凌晨1点、早上5-7点,生长激素在深睡眠后1小时,是分泌的高峰。王城建议儿童晚上9-10点入睡。多做有利于长高的运动:跳绳、跑步、仰卧起坐、体操、篮球、羽毛球和游泳等。

王城说,儿科又被称为“哑科”,看诊对象包括呱呱坠地的宝宝,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无法准确描述出疼痛感,有的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除了业务水平要过硬,儿科医生还需要有会“读心”的眼睛和高度的责任感。“小孩哭,大人急”是儿科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王城经常遇到6个家长陪一个娃娃来看病的情况,孩子说不清,家长们说法又不一致,有时还互相指责。“我一边安抚儿童,还一边劝慰家长,告诉他们不要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城(中)手术中(受访者提供)

边工作,边在网上科普小儿外科知识,“病人不仅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新疆、贵州等地的患者千里迢迢,根据视频找到我,为减少他们就医成本,只得加号,最多一天看200个儿童。”王城坦承,“儿科太累、太麻烦”是很多人给这个行业贴上的顽固标签,作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外科的开创者,仍对这份工作保持着热爱。“为儿童健康成长护航,是一件很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