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济夫

“鲁西明珠”东平湖因青山环绕、碧水荡漾、环境秀美,有“齐鲁小洞庭”之称。在湖西岸有一座道教名山腊山巍峨高耸,素有“小泰山”“小岱峰”之誉,史料中也有“读过《水浒传》,向往梁山泊,梁山十八景,腊山第一名”之说。如今的腊山为国家森林公园,林木葱茏、峻峭奇秀。

隋唐时期,腊山就是道教名山,阳坡设青龙观,山阴谷峪设祥龙观、老君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据地方志记载:“此山云雾缭绕,浮云映日,五彩缤纷,状若台蜡吐辉,故名蜡山。”据传说,丘处机曾在此建庙宇,每年腊月举行祭祀活动,蜡山因此改名为腊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万历四十六年,腊山道观相继建了玉皇殿、碧霞元君祠(泰山行宫)、药王庙、邱祖阁、藏经楼、龙王庙、云梯、天街以及山下村内东端的道观庙宇——东大庙。

腊山海拔258.4米,面积7.8平方公里,1996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之一,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称号,2010年晋升为国家4A旅游景区。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门口,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弘的大理石牌楼,为四柱三门式,额刻“乾坤胜境”。踏上宽阔、壮观的台阶,便是一方平阔的场地,北端居中是一座戏台,而且是鲁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戏台,前厦两侧石柱上镌刻着楹联,上面说:“声遏行云一曲升平千圣乐;歌翻白浪五音调叶万民欢。”每年清明节古会,这里都有人唱戏,还有舞狮、高跷、武术、斗羊、斗鸡、斗鹌鹑等登场,热闹异常。

戏楼南面对着腊山森林公园谷峪景观,拾级而上,在山道拐弯处、祥龙观下道旁,立着碑志,这里有一棵树龄500岁的黑枸叶,黑枸叶本属于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但在腊山谷峪竟然长成一株树。

登至祥龙观,驻足在门外虬龙古柏下观景台,可以远眺东平湖。祥龙观是一个庭院,正殿为新复建的老君堂,西边是古建二层楼,下面为“三清宫”,有国槐、青桐树各一棵,距今近800年,树干高于楼房,枝叶茂密。整座建筑精巧典雅,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古朴壮观。

出了祥龙观,沿云梯(登山盘路)而上,可攀达至玉皇殿碧霞元君祠。云梯是青石梯砌成的盘道,宽约三尺,始建于唐朝,谷峪两侧各有一条。云梯两侧或青松怪柏,或悬崖峭壁,松柏苍苍,遮天蔽日,形如“柏洞”。

玉皇殿依峭壁而建,殿内有唐代侧柏一株,雄浑高挺。在玉皇殿上方,南有“仙人桥”,北有“八仙台”。台下百丈崖上,匍匐穿过一段石窟,这就是老虎洞。洞口绿树掩映,洞内冷气袭人,是绝好的避暑胜地。

东石梯侧畔建有炳灵殿、延禧殿、白衣阁,西石梯侧畔建有镇会厅、三清宫、玉皇殿。两石梯顶端凸出悬崖之巅,建有碧霞元君祠——泰山圣母行宫,俗称奶奶庙。祠前悬崖边设有栏板石环护,上面刻着麒麟、金童座骑、青龙、白虎、夜叉,风火轮等,其中有一个汉代石刻麒麟保存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霞祠前后两侧峭岩壁立、松柏繁茂,有的生长在石缝中,有的挺立于绝壁巅,有的倒挂于悬崖上,千姿百态、堪称一绝。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游览,多有题词、刻石赞颂佳境。在碧霞元君祠西侧的绝壁上,“阿南屏翰”“气象万千”“腊山胜景”“仙人桥”等镌刻字体端庄、笔力遒劲,构成了摩崖石刻斑斓多彩的书法长廊,也是对腊山风光最恰当的写照。

在悬崖下、峭壁半空处,有连接两个石梯的“天街”,外面有石栏环护。踏过平云桥东去盘山路、过观湖门,可至腊山东峰的龙王口、瞰湖亭。这里居高临下、视野辽阔,是观览腊山景区和周围景观的最佳之地。

东平湖畔的腊山峰峦叠嶂、松柏蔽日,其景以石险、洞幽、树奇著称,共有大小景点五十余处,胜景重重、秀丽多姿。

(本文作者为梁山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