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6月11日,央华戏剧&莫言戏剧作品《鳄鱼》分享会在广东省友谊剧院举行。央华戏剧艺术总监、话剧《鳄鱼》导演王可然,中国香港著名女演员、话剧《鳄鱼》主演邓萃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冰茹出席了本次分享会,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担任嘉宾主持。三位嘉宾分别从导演、演员、文学研究者三个角度,深入探讨《鳄鱼》原著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对“欲望”的多面叙事,分享话剧《鳄鱼》对原著人物多样性与典型性的理解与舞台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剧《鳄鱼》是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创作的首部原创话剧剧本。由央华戏剧艺术总监王可然担任导演,该戏汇聚了赵文瑄、凯丽、邓萃雯、么红、白凯南、李宗雷、李龙吟、王菁华、付兴、林子濠、白文显等优秀演员,更邀请了日本作曲家梅林茂为该剧进行原创音乐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不辜负文本,用一切手段构建舞台行动性

郭冰茹教授对《鳄鱼》的文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鳄鱼》文本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她说:“这个剧本为什么好?它的语言节奏感特别强,充满了强烈的情节感和戏剧冲突,能够把人内心的张力极大地呈现出来,有很强的爆破力。”在她眼中,《鳄鱼》与莫言之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变化和冲击是给人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让人亲近的口语化表达、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鳄鱼意象,以及藉由鳄鱼意象所隐喻的欲望、恐惧、期待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与欲望的多元,让翻看书本的读者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觉、有所悟。

从文本到最终舞台呈现,导演的工作就是完善故事、人物在舞台上的一切行动,构建一个梦幻、魔幻的剧场空间,让观众在视觉、听觉上享受剧场妙不可言的人生梦境,并参与到戏剧的舞台行动之中。在不辜负文本、严守文本力量的前提下,王可然导演让《鳄鱼》成为一次无论任何年纪都能在观看后引发对自我欲望的深入思考的、让观众感受到柔情似水的舞台美学“行动”。戏剧是一场在剧场里构建出无限空间的行动,当想象力落实在听觉与视觉中时,虚构的世界来到现实当中,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戏剧舞台的方寸之间,重新审视自我与欲望、人性与光渊之间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邓萃雯:“我演出她的问题所在,观众就能看见光”

当代岂无前代事,座中常有剧中人。《鳄鱼》当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特质,均代表着某一类典型人物,需要“五光十色”的演员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让观众去了解、认知。找到属于每个角色的“演绎动机”,正是让人物可信、角色熨帖的必由之路。在剧中饰演“瘦马”一角的主演邓萃雯在活动现场分享了一件创排趣事,随着剧情的推进,瘦马情绪变化极大。当自带粤语腔调的瘦马骂人时,排练厅中的众人却感觉像在撒娇。导演认为这也可以是瘦马对于单无惮的吸引力所在之一,邓萃雯的语言特质成就瘦马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导演在阅读剧本时看到了文本中另外一个“主人公”名叫光,活动现场邓萃雯也表达了对剧中光的感受:“我演的角色瘦马她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那我就尽情去演她的问题所在,观众才能看见光,因为她到底要多黑暗,观众才能看到需要寻找光的重要!”

《鳄鱼》是一部关于人性与欲望的大戏,也是一部“光永远在,并且能够成为我们的修行和人生启迪指导”的大戏。面对嘉宾主持人关于光到底是什么的问题,王可然导演将题眼回到莫言先生原著当中:《鳄鱼》最耀眼的光芒,就在于“警惕欲望”之上。尽管故事在描述人性之恶,但最想传递出来依然是维护每个人内心向真、向好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之光照亮戏剧,戏剧之光照亮思想,思想之光照亮生活。”6月28-30日,央华戏剧&莫言剧作《鳄鱼》即将在广东省友谊剧院上演,敬请期待这部带着“光”的戏剧。

剧照摄影: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