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 5 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文、编辑/木木

还贷9年还了个寂寞!

世上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吗?

然而,它却真实地发生在刘先生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月省吃俭用还贷高达9100元。

结果9年过去,208万房贷本金一点没少。

气得刘先生当场“泪崩”、大闹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工作人员却对此冷漠回应:“与我们无关!”

那么,刘先生的房贷为何“还不动”呢?

难道这都是银行故意设下的“坑人圈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防”后当场大闹,遭银行冷漠回应

一个成年男子大闹银行,声嘶力竭让工作人员给个说法。

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吸引了很多“吃瓜群众”围观。

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家却无一例外全都沉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这个闹事的人是浙江的刘先生。

他和家人省吃俭用,辛辛苦苦还了9年房贷。

结果到银行一查,208万本金居然一分都没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摊谁身上能受得了?刘先生当即大闹起来。

工作人员见状赶紧上前解释,说这是他当初自己选择的还款方式。

可不管人家怎么澄清,刘先生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年来,他每个月要还9100元高额贷款。

害怕逾期会出问题,全家都把还款日期铭记于心。

哪怕再艰难,刘先生也一个月都不敢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被告知还了个“寂寞”,他彻底丧失理智。

眼看解释不清楚,银行工作人员也不再浪费时间与刘先生纠缠。

只是冷漠地回了一句“与我们无关,都是按合同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样的回应,其他“吃瓜群众”沉默了,也不再同情刘先生。

那么,这份房贷合同究竟是怎么规定还款方式的呢?

刘先生之所以吃了这个“哑巴亏”,还得从9年前的买房经历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以前,他的生活和普通打工族一样。

老老实实努力赚钱,和妻子过着平凡却幸福的生活。

然而,一切随着孩子的诞生发生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孩子越长越大,家里添置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原本为二人遮风挡雨的小房子一下变得狭小又杂乱。

看着无处下脚的家里,夫妻商量着干脆买个新房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多年积蓄在买小房子时就已经花光了。

买大房子无疑需要更多资金,这该怎么办呢?

夫妻俩心一横、一咬牙,决定向银行伸出“贷款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刘先生一家都沉浸在即将住新房的喜悦中

以至于银行介绍的两种还款方式,他压根就没有理解透彻。

只知道一种是每月固定金额,一种是开始多后来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行也说了,前者适合稳定低收入,后者适合高收入。

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条件,肯定是固定金额比较好。

于是,刘先生耐不住性子深究,选择了前一种还贷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酿成了9年后的这一幕。

那么,这两种还款方式分别是什么?又有什么异同?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银行故意设下的“圈套”吗?

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不会有更多买房者“上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种不同还贷方式,是银行的“圈套”吗?

老祖宗有句俗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

虽然银行不算是商户,但这话放在它们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坑害”用户倒不至于,可人家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先生当初面临的两种还贷方式分别是:等额本息、等额本金。

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可实际上要还的钱可不一样。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说说,为何刘先生的贷款“还不动”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就是因为刘先生选择了“等额本息”。

这种方式算下来,他每个月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只需要还9100元。

由于是固定金额自然压力就小,但其实总计利息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息加在一起,给刘先生造成还了9年本金分毫未减的错觉。

大家也可以简单理解成这么多年他还的“全是利息”。

下面这张图,或许能帮助大家理解两种还贷方式的细微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选择“等额本金”,刘先生面对的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每个月还的本金是固定的,但利息由多到少逐渐递减。

不过这样,一个月可能就不是只还9100元了。

前期每个月估计得一万多,后期还款金额才会有所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归根结底还是怪刘先生自己没搞清楚规则。

然而,事情水落石出后,还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大家倒不是怪银行“坑人”,而是觉得贷款买房就是“套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贷款买房就是自己买一套也替银行买一套”。
“没存够全款的就不要买房了,经济不好套路还多”。
“不买房就会过得很好,贷款买房就是大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网友的吐槽可以看出,大家对贷款买房可谓怨念极深。

可事实是,有的时候不买房确实不行。

就拿男孩娶媳妇儿来说,不买房购置新家能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和老两口住在一起,难免会爆发矛盾。

要想家庭和和睦睦,最好是得买新房。

手头钱不够用,到头来不还是得向银行贷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果贷款买房不可避免,怎么才能让老百姓少“跳坑”?

诸如刘先生遇见的这类事,是不是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其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现象却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行各业“少磨人”,规则应通俗易懂

诚然,当初没有搞清楚规则就盲目签合同,刘先生自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可话又说回来了,即便耐下性子好好听,就能保证每个客户都能听得懂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贷款合同动辄好几页,其中还夹杂着一些专业术语。

一般老百姓可能真的很难听懂,更别提有深入且透彻的理解了。

与贷款类似的还有很多基金和理财项目,根本听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去银行办事,业务员总是会推荐一些投资项目。

他们是专业金融人士,把行内规则摸得很透。

可给客户介绍时往往避重就轻,一不留神就会中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现在越来越不敢去银行办事了。

复杂的操作流程、难懂的专业术语,搞得人云里雾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简单的开个卡,也要你下载这下载那,说得头头是道,似乎不弄不行。

工作人员甚至会在你眼皮子底下把钱转来转去,口口声声说是激活的必经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前怎么就没有这么多复杂的流程呢?

别说是上了点年纪的老年人了。

就连年轻人,也经常被“玩得”团团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不仅是银行的“专利”。

公检法各个机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就拿打官司来说,更是让人一个头两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的老百姓一辈子都不会扯上官司。

但一旦扯上,那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讨回公道的。

比如“民间借贷”,想从老赖手里要钱,比登天还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知道,法律是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利武器。

可在打官司时,前期的费用就足以“劝退”很多人。

大家都知道的诉讼费就不说了。

可你知道财产保全以及财产保全责任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个官司,公道还没讨回,却搭进去了更多钱。

要是赢了官司能执行下去还好说,费用由被告承担。

可要是执行不下去,那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规则很多人事发前并不知道。

即便请了专业人士,解释得也十分晦涩难懂,根本达不到“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国内很多办事机构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有多少人工作多年了,还搞不清社保具体是什么情况。

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车险、人险,交钱的时候都是大爷。

明明承诺得很好,可一出险就啥都不报,合同里全是“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刘先生遇见的事就是一个社会缩影。

我们身边处处都是“规则”,可并不是条条规则都通俗易懂。

稍有不慎就会被条条框框“坑害”,给艰难求存的生活“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我们只能呼吁各种“社会规则”能越简单越好。

正如下面这位网友所说,不要制造那么多专业术语宰老百姓。

多少本金多少利息,加上年份算清楚,直接每月还多少不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可社会越发展,它却变得越复杂,能不被吐槽吗?

不过,在呼吁“规则”简单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自身警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签什么合同,都应该认真研究里面的内容。

从而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马虎大意终究会害了自己,也可能会付出沉痛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温州普法抖音号——浙江一男子在银行大厅泪崩,辛苦还房贷9年,结果还的全是利息,银行回应:与我们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新浪财经——浙江男子在银行内放声大哭:买房贷款208万,每月还9100元,按时还了9年本金没怎么少,还的基本全是利息!银行:跟我们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