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辽阳6月12日消息 “我最喜欢的专业是文物修复和考古,但好像只有北大那种名校有吧,我考不上。最开始是想报艺术类的,但是艺术类好像(我上学)那年就招了4个人,这个班就黄了,没开起来。然后就分到了特殊教育专业。”和记者聊起与“特教”结缘的那段经历,特教老师李紫微直言,像极了“误打误撞”,“刚开始我们也分盲、聋、弱(专业方向),我其实当时更倾向于聋,就是手语。自闭症的课是到毕业的那年才开设的,也才开始了解自闭症。”

正在记者与李紫微攀谈时,不远处的教室里传来阵阵快板儿声:“春风吹,百花开,欢迎您到这里来,欢迎您到这里来!这里有花又有果,这里四季春常在;特殊学校培育了我,特殊教学育英才……”铿锵有力而又节奏明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紫微和孩子们练习快板儿(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唱快板儿的这群孩子,是辽宁省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李紫微是他们的班主任,正在教他们的是当地著名的快板儿表演艺术家李延平。“到这一句,‘欢迎您到这里来啊’,声音要高一点……”李延平教得不厌其烦,孩子们学得有板有眼。

快板儿,是一种用竹板儿伴奏的中国传统说唱艺术,节奏鲜明,词语鲜活,可以说是“中国rap”。李紫微从小就喜爱快板儿,后来专门拜快板儿表演艺术家李延平为师。李延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3年前,李紫微竟然请自己教她的学生们唱快板儿。“当时我感觉也挺惊讶!正常人学快板儿都费劲,教给这些有残障的孩子学更费劲。她说没事,我手把手、一句一句教他们。”李延平说道。

李延平之所以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李紫微的学生们不是普通残障,全班13名学生,都是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孩子。让这些说话困难、喜怒无常的重度自闭症孩子学唱快板儿,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用别人的话说,一堆正事还干不过来,你还去教一群‘傻’孩子,他们能学会啥?你们俩是不是也有病?就是现在也有人这样说,但我不太在乎。我总觉得万一行了呢?就是想让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能多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事物,能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万一行了呢?”对自己的选择,李紫微信心满满。

没有想到,这个“万一”还真的行了!节奏明快的快板儿书,很快吸引了班里大多数的孩子。打板儿、说唱、记词儿,手、口、脑同时锻炼,康复效果出奇地好。“我师傅给加点儿动作,有个小表演,小情节,两个小孩可以对着说,孩子就特别喜欢。一边学快板儿了,一边把语文的生词生字也学会了。”李紫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板儿也搭起了李紫微与孩子们的“连心桥”(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靠“软磨硬泡” 开办第一个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班

200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这一年,学习特教专业的李紫微也成为辽阳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2009年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家长领着自闭症的孩子上我们学校报名,满怀希望地来,因为我们学校没有这个班,就很落寞地又牵着孩子走了。我就觉得这种孩子也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我念了这么多年特殊教育,这么专业了,我自己一定能带好。”当时的情形,李紫微至今记忆犹新。

那段日子,李紫微几乎天天缠着校长毛彤,请求开设自闭症儿童教育班。看着软磨硬泡的李紫微,想着满怀期待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毛校长斟酌了很久,终于点了头,“那个时候她跟我几次三番地表达这种愿望,所以学校就开办了这样一个班级。她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学校第一个自闭症班的班主任。我有的时候开玩笑说,她好像就是为这些自闭症孩子而生一样。 ”毛彤说道。

“我们校长我还是心里比较有底的,她特别善良,她看不了那种孩子没有学上的场景,所以我觉得她会支持我。”2009年,辽阳市第一个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班就这样成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全校几十名老师,谁都没想到,瘦瘦小小的李紫微居然主动申请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班。接收这样的孩子上学,面临太多的未知风险,就连学校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充满了担心,张宪婷便是其中之一,“自闭症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差,自理能力也很差。李紫微那时候还小,她说想建这个班的时候,我们觉得那行吗?你还是个孩子,你再带一些我们都带不了的孩子,能行吗?”

而李紫微也很快发现,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缺乏情绪和行为控制力,他们所做的许多破坏和伤害性行为,都是李紫微完全意想不到的。“随时随地在教室中间就大小便,然后踩得满地都是,满墙满柜子抹得到处都是。有时候还会一直打我,我经常受伤,手上就有100多处伤。有一个眼睛就是让孩子用凳子砸的,整个椅子拍脸上了,淌了一地血,眼睛好长时间都看不见。”李紫微细数着这几年留下的伤口,对记者说道。

“有,我每天都想!”当记者问起是否想过放弃,李紫微这样说道:“有的时候孩子打我,打我的一瞬间我就会不高兴,我天天喂你吃饭,给你擦屁股,给你洗裤子,给你买好吃的,你怎么还打我?明天不干了!然后一个孩子过来,跟我问一声:李老师好。马上我就会豁然开朗,觉得无所谓,一切都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紫微教孩子生活技能(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带着“来自星星的宝贝”走出孤独 闪闪发光

正值孩子们上数学课,李紫微没有教学任务,就在隔壁教室里陪着一个不去上课的孩子玩耍。“画个圆!”李紫微拉着孩子胳膊转着圈,“这就叫画个圆,抓住,起飞了啊,预备,起。”教室里瞬间充满笑声。

自闭症班里,经常有这样不愿意上课的孩子,没有课的老师看到了,就会主动陪一会儿。“这种孩子的特殊性,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也就十几分钟,这个时候你要再强制让他继续学习,他可能就会暴躁,或者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出现了。”李紫微告诉记者。

“因为我们这些孩子他们的前庭平衡力、注意力都不好,轮滑可以培养这些孩子的前庭、平衡力。”趁着上一节课没结束,李紫微在走廊里整理孩子们的运动装备,下一节课就是孩子们喜欢的轮滑课。这也是她针对自闭症孩子们的特殊情况,摸索出的一项新课程。

走路都不稳的自闭症儿童练习轮滑,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刘鹏是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师,他见证了李紫微和孩子们在操场上一次次摔倒,又一遍遍爬起,从磕磕绊绊到越来越稳,越来越快。谁也没想到,2018年,李紫微竟带领她的这支轮滑队参加了辽宁省特奥会,并一举夺得16枚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紫微带着孩子们练习轮滑(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在她带领自闭症儿童取得这么好成绩的激励下,让我们也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要你付出很多的努力,付出很多的艰辛,也一样会带领一些特殊儿童取得更好的成绩。”刘鹏说道。

发现自闭症孩子们对节奏韵律有特别的敏感和喜爱,李紫微又专门去学习了非洲鼓演奏,组织班里的学生成立了非洲鼓表演队。她说,孩子从音乐中可以得到配合,同伴之间可以有交流,在性格上会变得开朗,他们也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有成就感,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家长也更对这些孩子的康复和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快板儿、轮滑、非洲鼓……新奇而丰富的课程,让多数孩子性格越来越开朗,表达也越来越流畅。短短几年,李紫微的学生们已经能背诵40多首唐诗和五六段寓言故事。就连入学不久的孩子,家长也惊喜地看到了变化。“李老师从语言方面教他们背唐诗,教他们背儿歌,教他们打快板儿。然后又从轮滑方面练习,轮滑可以促进孩子的气息,说话就有力气,现在声音可大了。我可佩服李老师这一点了!”学生家长哈乐说。

在李紫微看来,这些生活在自我世界里的自闭症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宝贝”。而她,要做最亮的那颗星,把这些散落的星星宝贝们聚合起来,想尽办法带领他们走出孤独,闪闪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在练习非洲鼓(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最大的快乐 就是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改变

“当孩子真正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孩子是照着你的书本长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这种教学方法你设计了好久,想了好久,你给第一个孩子用,然后第二个孩子来的时候失效了,没有用了。然后你又设计一个新的去教育第二个孩子,在其他的孩子身上也是没有效的。”与自闭症孩子打了多年的交道,李紫微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刘学达是李紫微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今年快18岁了,李紫微喜欢叫他“达达”。如今,达达的轮滑、绘画和快板、朗诵、非洲鼓表演在全班都是最棒的,但10年前,达达刚来学校的样子,李紫微至今记忆犹新,“他刚来的时候就七八岁,状态特别不好,裸奔,用铅笔戳人,不会擦屁股,什么饭也不吃,就是白水泡饭,每天满地打滚,叫啊,喊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上课的达达(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达达小时候父母离异,他和妈妈一度没有收入也没有住所。李紫薇曾经把母子俩接到自己家里住了近一年时间,帮着达达办了残疾证,还帮他们母子俩申请到了廉租房。十年过去,达达生活基本自理,并且能够与人交流。“喜欢李老师!李老师给我们讲课,还能教我们认识字,还能带同学们滑轮滑、打鼓、快板儿。”聊起李老师,达达的回答单纯而真挚。

“自己能坐公交车上学、放学,自己会做蛋炒饭,还会拍黄瓜,李老师给我换了个儿子。我说我真感谢你,你给我换了个儿子!我们已经是亲情关系了,不是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是亲情!”达达的妈妈激动地说道。

“我一直说达达是我最好的作品,从来没奢求过他能变成什么样,但他在慢慢地变好。他的语言大家看可能表达得很流畅,但思维可能还是不太一样,但我能感受到他那些稀奇古怪的语言里,他对我是关心的。看到我有白头发,他就会说不希望李老师和姥姥一样,不希望李老师变老,他就会这样表达。我就会感觉曾经那些黑暗的以为没有尽头的日子,都变得遥远而有意义!”说到这,李紫微盯着孩子们,眼里满是骄傲。

15年来,辽阳特殊教育学校累计接收了300多名“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康复班也从1个增加到9个。像达达一样,通过有针对性地系统学习训练逐渐恢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教师李霞说:“我们每天都有成就感,比如他今天会看钟表了,他今天自己去倒的垃圾,他今天是自己穿的衣服,这种进步是别人理解不了的,我们心里很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达达一点点进步,李紫微倍感欣慰(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因为遇见了他们,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李紫微说,自己特别喜欢一首歌——《蜗牛》,“我们这些孩子就像是小蜗牛,很慢的那种小蜗牛,我每天都像牵着这群小蜗牛散步。刚开始可能会被嘲笑,但其实从他们身上,我也能因为走得慢,领略到别人匆匆而过的时候,领略不到的那种人生风景。”

做了17年特教老师,李紫微感受到整个社会对自闭症儿童认识的转变,她也希望社会给予这些自闭症儿童更多的尊重与包容!她始终关心着从自己班里毕业的学生们,希望她的孩子们离开学校能走入社会,所以她对“18岁之后的大龄自闭症群体的妥善安置问题”特别关注。“他们18岁之后毕业,成年之后的去向是我比较担心的,我现在努力地在想办法,看有没有适合的机会,适合这些孩子能做的事情,给孩子一些岗位、一些工作、一些机会。”李紫微说。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自闭症患者达1300多万,其中自闭症儿童超过300万。曾经有一些机构想用高薪挖李紫微“跳槽”,都被她拒绝了,她实在舍不得自己的这些孩子们,“做特教,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我没有指望赚钱,就是只有一个学生,我把他带好了也是好的。我不喜欢‘坚持’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只有你不愿意干的事,你才需要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央广网发 总台记者 姜正日 摄)

每天早上,李紫微还会守在学校门前,等着她的学生们到来。今年38岁的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爱都给了自闭症康复班的孩子们,“我的名字是紫微星,是最亮的那颗星,好多小星星围着它转。我愿意用我这颗最亮的星,照亮这些孩子们成长的路!别人总说是我成就了这些孩子,其实是这些孩子让我学会了敬畏生命!我不是在最好的时间遇见了他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他们,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总台记者 刘华栋 季熠非 晁向荣 姜继媛 胡翔 郎易尘 薄一男 姜正日 央广网记者 宗韶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