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前夕,我去拜访李鸿民老领导。

李老四十年前任沛县县委书记时,我曾在他身边做文字工作,耳提面命,受益终生。三十多年前李老从徐州市政协副主席职位上退下来,致力于地方文史事业,功在千秋。如今李老高寿九十有四,依然吟诗挥毫,笔耕不辍,又成为我习诗道路上的老师与楷模。

走进李老家门时,他正端坐沙发上,持卷而读。茶几上一把茶壶两只茶杯,飘散着红茶的清香。老人家眉目清朗,慈笑安详,童颜鹤发,仙风道骨,令人倍感亲切温暖,油然而生敬意。

忆起40多年前往事,李老如数家珍,犹如昨日事,这也引发我的思绪飞回40多年前。李老履职沛县时,社会积弊多,民怨大,有流言:“湖田纠纷死人,矿社关系堵路,派性严重内斗,专业上访老户,四座大山重叠,看谁能够移去。”李书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摒弃派性,优势优用,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把四座大山,一座座搬走。他狠抓校舍改造,把全县600多所“黑屋子,土台子,坐着一群泥孩子”的校舍,改建成“青砖红瓦,窗明几净,桌椅配套,师生同乐”的标准化教室。他狠抓文化建设,重修歌风台、射戟台、甲子碑、泗水亭公园等沛县历史遗迹,编修《沛县志》,新建改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武术馆等群众性设施,免费对外开放。他设立“大屯办事处”,立足为大屯煤电公司建设发展服务,处理矛盾纠纷,实现矿业共荣。他调整强化信访部门,变上访为下访,解决问题于源头。自此,越级上访、无理上访、职业上访、代人上访的问题逐渐减少。

曾有九个妇女因文革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结伴常年上访,沛县人戏称“九仙女下凡”。听说新书记上任,几乎天天凑下班时间到家里坐等诉苦,李书记老伴热情接待,借凳子请坐,泡茶水解渴,让她们把苦水倒完,把问题讲透。他组织专门人员,根据中央落实政策的规定,结合沛县实际情况,商请部署企业帮助,使问题一个一个都得到了解决。从此,“九仙女息访”,她们逢人就说“这个书记没有派性,能为民办实事,好!”

面对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支出困难,李书记带领乡镇村干部外出学习,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鼓励农商并举,发家致富。同时,他请在京任职的沛县籍老干部游说煤炭部、财政部同意,将吨煤2元钱的资源费留存沛县财政,每年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这个政策至今仍在执行。此举大大缓解了财政压力,其中部分资金为民办实事,谋福祉。谈及这些成绩,李书记总是反复强调,党的政策好,沛县干部好,人民群众好,他只是做了一份应该做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休后,李老仍然忙得不可开交。写文章出文集,研书法印字帖,筹资金建文园,讲文史培基地,做了大量的文化建设工作,恩泽乡里,关爱后学,甘做绿叶。当他得知我正准备出诗集《烟雨人生》时,即欣然铺纸,题写书名,又把他一生写诗的体会书写下来,馈我以示鼓励:“关于诗词,诗是心声,有所思而后有所吐。所以诗是心声的吐露。诗有规程,词性相同,数字相等,结构相似,语音相同,平仄相符。故有人说,诗是七情六欲的解药,不可违心而吐。此乃吾学诗的不成熟体会。”

一遍遍读着李老的诗论,又看到客厅中堂悬挂的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诗人和学者冯亦吾先生“室能容膝陶元亮,目不窥园董仲舒”的书法楹联,心中更增崇敬与仰慕之情。像李老期颐之尊仍存“斗室狭小不坠经天之志,目不视窗方成纬地之才”的自觉,我等有何理由不深游书海,勤耕诗田呢?

2024年.端午节

张桂泽于徐州大龙湖畔馨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