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与历史学,是两个平行而又紧密联系的学科。

简言之,考古学致力于挖掘和解读那些沉寂于岁月深处的物质文化遗存,如墓葬、城市遗址等;而历史学则更多地依赖于文献资料,通过文字的记载来追溯过往的历史。

然而,历史的记录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君王偏见、文化传承的局限性,以及时间跨度对文献资料的损坏等,使得仅仅依赖文献资料研究历史时,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局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古学的价值显得愈加重要。

通过考古发现,人类可以直接接触到那些尘封已久的实物证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

尤其是年代越靠前的历史,比如先秦、秦汉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其文献资料比较少,所以它的研究非常依赖于考古发现。

其中,有不少考古发现,已经证实或推翻了人们已有的历史认知,甚至历史课本也为此作了修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证实“马蹄金”与“麟趾金”

一、证实“马蹄金”与“麟趾金”

据《史记》记载,马蹄金和麟趾金是在汉武帝时期铸造的。

所谓“马蹄金”,就是铸造的金字形状如同马蹄印,而“麟趾金”,则是以麒麟的脚趾为原型铸造的。

当年之所以会铸造这样的金块,皆因汉武帝的一个梦。

据记载,汉武帝曾宣称自己在祭拜上天时捕获了一只白色的麒麟,同时水边也出现了天马。

这些罕见的祥瑞,让汉武帝决定将黄金另铸并改名,于是便有了马蹄金和麟趾金。

然而,尽管马蹄金和麟趾金在史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实物证明,不少学者对它们的存在产生了质疑。

有学者甚至认为,所谓的马蹄金和麟趾金,不过是汉武帝为了彰显自己功绩而虚构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直到2011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被发掘后,才得以证实了史书中的“马蹄金”和“麟趾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

海昏侯墓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墓园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包含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以及一系列墓园相关建筑。

考古发掘中,海昏侯墓共出土了超过10000件(套)珍贵文物,文物涵盖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多个类别。

其中出土的马蹄金和麟趾金,也是最具代表的符号之一,它不仅为历史证实了文献中实物的存在,更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了西汉时期的高超铸造水平。

如今,如果亲临江西省博物馆,亲眼目睹那一块块并排在展柜中的马蹄金和麟趾金时,那一片的金碧辉煌,还是十分震撼的。

同时,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西汉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珍贵材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证实“千文一贯”的说法

二、证实“千文一贯”的说法

同样是在海昏侯墓中,还出土了令人瞩目的汉代铜钱。

那些铜钱数量之庞大,重量达到了数吨之多。当时被发掘时,那些铜钱并非散乱无章地出土,而是整齐地用绳子串成串。

考古工作者经过细致的清理和计数,发现这些铜钱串每串都恰好包含1000枚铜钱。

这一发现令人十分震惊,它不仅展示了西汉时期货币制度的严谨性,还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来证实“千文一贯”这一古代钱币校量制度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一枚铜钱即为一文,而一千颗铜钱用绳子串起后,便构成了一贯钱。

关于“千文一贯”这一制度的起源,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并不十分明确。虽然宋代文献中已有相关记载,但这一制度到底起源于何时,历史中并没有定论。

海昏侯墓中“千文一贯”铜钱的出土,向我们展示了至少在西汉时期国人一开始使用“千文一贯”的货币计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孙膑和孙武是两个人

三、孙膑和孙武是两个人

根据《史记》中记载,孙武是春秋末期的杰出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独特的战略思想,著成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

而孙膑,是孙武的后人,生活在战国中期。他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曾担任过齐国的军师,也著有一部伟大的兵法,名曰《孙膑兵法》。

然而《孙兵兵法》,在魏晋时期就已失传了。加之先秦时期,关于孙武和孙膑的资料原本就很少。

这样一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至少自唐宋时期开始就有人怀疑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也是同一本书,甚至还有人认为孙膑及其兵法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是后人在孙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