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内容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续6月3日文:

本章重点介绍疫苗自身因素(07节,型别、菌株/毒株、佐剂、剂量)和疫苗管理因素(08节,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同时接种、药物作用等)。

05

营养因素

肥胖/营养过剩

肥胖个体的特异性CD8+T细胞更少,IFN-γ的产生也更少。对成人接种疫苗的诸多研究发现,BMI指数高的成人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较弱。

但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则有不同发现,BMI指数高者前期免疫应答较强,超过12个月后下降更快。

营养不良

多数疫苗的免疫应答不会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然而有报道指出,营养不良的儿童对乙肝、麻疹、OPV、百日咳、破伤风疫苗甚至卡介苗疫苗的抗体反应较低。

微量元素(Vit A/D/E/Zn)

维D在先天、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在影响疫苗应答方面的作用尚不清楚。

多数研究未发现维D缺乏与灭活流感疫苗免疫反应间的关联,但一些研究显示维D缺乏的儿童对灭活流感疫苗血清阳转率有下降趋势。

在成人透析患者中,肠外骨化三醇治疗可导致流感疫苗抗体反应升高。此外,血液透析患者中维D缺乏可能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受挫。接种破伤风疫苗前补充维D可增强免疫应答,婴儿接种卡介苗前补充维D也能增强结核菌素皮肤反应。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肠炎可能降低口服类疫苗的免疫反应,如OPV、ORV疫苗。

06

环境因素

城乡环境

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对破伤风疫苗免疫反应相比城市儿童更为强烈,但对灭活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要弱于城市地区。

地理位置

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对Hib、白喉、PCV7和百日咳疫苗接种的抗体反应较高,但对麻疹、OCV(口服霍乱疫苗)、OPV和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接种的抗体反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对乙肝疫苗接种的抗体反应较低。

季节/时节

季节接种月与百日咳、PPV23、狂犬病和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接种抗体应答之间存在关联,与白喉、乙肝和破伤风疫苗接种抗体应答之间没有关联。

雨季出生的非洲婴儿比在旱季出生的婴儿对卡介苗的应答更强。青少年在夏季接受第1剂、第2剂乙肝疫苗的个体GMTs低于在冬季接受疫苗的人。

家庭规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数越多,Hib疫苗的抗体应答似乎越高。

毒素暴露

一项研究表明,接种MMR疫苗后,早期砷暴露导致腮腺炎病毒抗体水平下降。也有研究表明,产前和哺乳期暴露于多氯联苯和二恶英会导致婴儿对麻疹和腮腺炎病毒的抗体反应降低。

07

疫苗因素

疫苗类型、产品和菌株

不同疫苗类型和产品的免疫反应差异很大。例如,即使是在接种1剂后,活疫苗通常会引起更强的疫苗反应,甚至终身保护。

而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或类毒素疫苗通常需要多剂,包括加强剂,以实现与活疫苗相似的保护。

多糖疫苗仅能诱导一种T细胞介导的独立疫苗反应,它不诱导免疫记忆、免疫反应比较短暂。这种疫苗对2岁以下的儿童没有保护作用,也不能减少鼻咽部的病菌携带。

相比之下,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具有优越的免疫原性,可以保护2岁以下的婴儿,并减少鼻咽部的携带。对针对同一疾病的类似疫苗的反应也可能因特定产品或菌株而异。例如,卡介苗、HepB、TIV、PCV7、狂犬病和麻疹疫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疫苗佐剂

在疫苗中添加佐剂能够引起更强的免疫反应。根据疫苗中添加佐剂的类型、剂量,疫苗的免疫反应大小和质量也有较大差异。

例如,新型佐剂MF59增加了抗体亲和力和对灭活流感疫苗的交叉保护;与使用铝佐剂的乙肝疫苗、HPV疫苗相比,含有新佐剂AS04的疫苗诱导了更高的血清转化率和GMTs。

一项研究甚至发现,使用佐剂的三价流感疫苗,可产生针对B/Yamagta系的四价流感疫苗类似的血清保护抗体。

疫苗剂量

一项关于IPV疫苗的研究表明,给药剂量和抗体反应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此外,也可以通过增加ORV疫苗剂量来克服经胎盘或母乳转移的母体抗体的抑制作用。

在接种乙肝疫苗的青少年群体中,以低于常规剂量20ug的一半剂量——10ug就足以诱导足够的血清保护,但GMTs和阳转率较低。

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80ug乙肝疫苗增加了保护性抗体的持久性。然而对于Hib疫苗,即使剂量减少到正常的1/8,也能导致足够维持长期免疫的抗体滴度。

研究表明,老年人接种高剂量灭活流感疫苗可产生较高的抗体反应,且相对保护效力也有所提升。在18-49岁的成年群体中,通常标准剂量就可以导致类似的血清转化率和GMTs,特别是在女性群体。

08

疫苗管理因素

免疫程序

影响疫苗反应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疫苗接种程序或间隔。延长接种间隔,通常会导致更高的免疫反应。例如,2月龄接种首剂、4-6月龄第二剂,DTP疫苗的抗体反应明显高于3-4月龄接种第二剂的免疫反应。

同样,3月龄开启首针、5-9月龄续针时,DTP疫苗的抗体反应高于2月龄首针、3-4月龄续针。接种乙肝疫苗,首剂和第二剂或第二剂与第三剂的接种间隔延长,也与更高的GMTs和血清转化率有关。

然而也有一些不一致的研究,0-12-24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的GMTs显著低于0-1-6月程序。

相比之下,按0-1/12月程序接种甲肝疫苗的GMTs高于0-6/12个月程序或0-1/2个月程序。接种两剂MMRV的婴儿中,当接种间隔由4周延长为12个月时,GMTs对疫苗中的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病毒的免疫反应都更高。

但流感疫苗例外——当给<24月龄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时,如果春季作为启动程序接种了第一针,然后在秋季接种第二针,则抗体反应与两针都在秋季接种没有统计学差异。

接种部位

成人臀部接种乙肝疫苗比在上臂接种时获得的应答更低(当然成人脱了裤子打疫苗也确实不雅观,毕竟接种门诊不是“成人”门诊)。

此外涉及狂犬疫苗更是慎重,WHO立场文件指出,不建议狂犬疫苗使用臀围接种,因为臀围接种的免疫保护可能不太牢靠。

但婴儿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研究发现,上臂三角肌接种Hib疫苗的儿童,与大腿外侧和臀部接种的GMTs没有统计学差异。(所以儿童能够脱了裤子接种,成人不能?)

接种途径

肌肉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比皮下接种可产生更高的抗体反应,但两种接种途径对白喉、PPV23或破伤风疫苗的抗体反应没有差异。

对于乙肝疫苗、狂犬疫苗来说,低剂量的皮内注射诱导的抗体反应类似于大剂量的肌肉注射。肌肉内疫苗接种依赖于T细胞介导的反应,而皮内疫苗接种激活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反应,后者在较低剂量下就可实现。

研究发现,对肌内接种乙肝疫苗没有反应者,可能对皮内接种有免疫反应。皮内注射5ug甚至比肌内注射40ug的血清转化率更高。

但4ug可能是个cut-off值,同时对半减量(2ug皮内vs. 20ug肌内)接种,皮内免疫反应要低于肌内,但两者的血清转化和抗体达峰时间没有差异。

早/中/晚接种时间

目前虽然有发现一天中什么时候接种疫苗可能会影响免疫反应,但相关研究结果却存在矛盾点。

有研究表明,早上接种流感疫苗者的H1N1型抗体应答明显较高,对乙流也有较高的应答趋势,但对H3N2型无影响。另一项研究虽然也有类似发现,但仅局限在男性群体,包括甲肝疫苗。

同时接种

大量研究调查了同时接种活疫苗对疫苗反应的影响。两项荟萃分析总结了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接受一剂MMRV或MMR和V作为单独疫苗的婴儿的疫苗反应。第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但没有发现GMTs与其中任何疫苗成分有统计学差异。

但在第二项纳入2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在9至24月龄的儿童中单独接种疫苗后,接种MMRV和同时接种MMR和V(MMR+V)或MMR的婴儿之间抗腮腺炎和水痘病毒的GMTs具有可比性。

相比之下,接受MMRV联苗的个体对麻疹病毒的GMTs明显高于接受同时接种两款疫苗或单独接种MMR的个体。但前者对风疹病毒的GMTs减少。MMRV的血清转化率也低于两款疫苗同时接种或单独接种MMR,这可能与早期疫苗中较低的病毒抗原剂量相混淆。

黄热病疫苗与MMR疫苗同时接种可能导致血清转化率比间隔1个月分别接种更低(61% vs.71%的腮腺炎,90% vs. 97%水痘,70% vs. 87%YF),麻疹血清转化率不受同时接种的影响。

研究显示,MMR或V疫苗与其他非活疫苗(含灭活、重组、亚单位等工艺的疫苗,如甲肝、PCV、Hib、MCV、DTaP-HBV-IPV-Hib)同时接种,并不影响任何疫苗的免疫反应。

研究显示,新生儿同时口服OPV和ORV疫苗会干扰免疫应答。但当婴儿达到3月龄以后,同时服用OPV和ORV将不再影响疫苗应答。

药物相互作用

一项综述总结了13项随机对照试验,调查了预防性退热治疗的影响,发现扑热息痛会降低婴儿对所有的肺炎球菌血清型、Hib、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素的免疫应答,即使是使用了加强剂量也存在该现象,但对HepB或IPV没有影响。

一项研究调查了疫苗接种前后使用布洛芬的效果,研究表明,接种前后使用布洛芬对初次接种破伤风疫苗时免疫应答降低,但在加强剂量后该现象消失,接种PCV疫苗的免疫反应不受影响。

此外,最近一项针对老年人的大型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可使灭活流感疫苗的GMTs降低。同样,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慢性肺部疾病的早产儿在基础免疫后对Hib疫苗的免疫反应也显著降低。

异源序贯

该部分原文献未综述,笔者仅作简单示列(精力有限…)。目前关于异源序贯的研究较多的为新冠疫苗,多项临床研究均发现异源/不同工艺的新冠疫苗进行序贯接种,可诱导更广泛的体液免疫反应,进而可诱导更广泛、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不同价次的HPV疫苗也可以视为异源混合免疫,但相关研究较少。在一个两剂程序、混合使用二价和九价HPV疫苗进行免疫的临床研究显示,全程接种两剂九价、首剂九价&二剂二价或首剂二价&二剂九价的血清转化率均达100%。但HPV16/18在两个异源程序中的GMTs均优于两剂九价程序,但异源程序中的其他7种型别GMTs均劣于两剂九价程序,但不清楚是否具有长期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于文献4

在同时流行的疫苗可预防疾病中,也可视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异源接种,如寨卡病毒灭活疫苗、日本乙脑疫苗和黄热病疫苗均在非洲同期流行,结果显示寨卡灭活疫苗在未暴露黄热病毒的成人和接种过日本脑炎或黄热病疫苗的成人中耐受性良好,但根据既往黄病毒疫苗接种状态,免疫原性有显著差异。

资料来源:

Clin Microbiol Rev. 2019 Mar 13;32(2):e00084-18.

Vaccine. 2023 Oct 26;41(45):6645-6653.

J Infect. 2023 Sep;87(3):242-254.

Vaccine. 2018 November 12; 36(46): 7017–7024

Lancet Infect Dis. 2023 Oct;23(10):1175-11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