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上,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被橙色元素装点,超万名粉丝为了同样的热爱从全国各地聚集于此。这不是明星演唱会或体育赛事,而是动画电影《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首映粉丝节现场。

《排球少年》是日本漫画家古馆春一创作的漫画作品,于2012年在集英社发行的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2020年完结。2014年,改编自漫画作品的同名动画系列开播,总共推出四季。

2月16日,《排球少年》动画最终章剧场版《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在日本上映。截至目前,该片的日本本土票房已突破109亿日元,跻身日本动画电影票房“百亿俱乐部”,也是今年首部本土票房破百亿的日本动画电影。

6月15日,《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将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作为一部诞生十余年并已完结的动画IP,《排球少年》在中国的热度借助社交平台推广、周边衍生品售卖呈上升趋势。四季动画在各平台收获较高口碑,豆瓣季均评分在9.5以上。作为IP价值的放大器,此次剧场版的推出,或将使得它成为继《灌篮高手》之后,又一个运动题材IP破圈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往无前的少年气

与《灌篮高手》等作品一样,《排球少年》属于运动番,即以某项体育运动为题材的动漫作品。竞技体育天然具有追求极限、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核,因此运动番一直是日漫里的热门题材,几乎每隔数年都会诞生一部现象级的作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接连推出的《足球小将》《棒球英豪》《灌篮高手》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IP,而诞生于2012年的《排球少年》则是近十年中,这一题材中的大热作品。

“青春热血,团结友爱。”几乎每一个《排球少年》粉丝在谈到《排球少年》之于他们的吸引力时,都会提到类似关键词。与同期其他以脑洞大开的创意、酷炫的视觉元素为特色的运动番比如《黑子的篮球》《蓝色监狱》等不同的是,《排球少年》延续了传统体育漫画的写实风格和生活化描摹。

从《排球少年》漫画阶段开始,K就开始追看这一作品,从漫画到番剧再到剧场版,十多年时间,从大学到步入社会,《排球少年》在她心中的位置渐渐超越《灌篮高手》。在她看来,和《灌篮高手》一样,《排球少年》是一部比较踏实的比赛向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最近的日本动漫中不算多,最近比较流行的是比较中二、主打技能类和视觉冲击力的漫画。《排球少年》这样实在的作品还是蛮少见的。”

《排球少年》作者古馆春一学生时代就是排球队的一员,因此漫画中有不少关于人员配置、赛场规则等排球专业知识的科普,为不少对排球运动一无所知的读者降低门槛,让他们能够看懂、了解并开始热爱这一运动。动画所表现的比赛中,队员运用的技巧和战术也依托于现实,加上作者富有表现力的画风,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排球少年》还是《灌篮高手》,两部动画作品中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反派,故事围绕人物对排球运动纯粹的热爱展开,角色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自己。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蜕变成为更好的大人,如何学会团队合作、信赖他人,成为故事的主线。作者在推进剧情的同时,将人物塑造得较为鲜活丰满,即便是支线人物,也通过环环相扣的剧情,刻画出其内心世界和成长弧线。

“别低头,排球是永远向上看的运动!”这是《排球少年》的热血金句之一。整部作品的动人之处也在于角色身上积极、健康的力量。“我也是《灌篮高手》的超级粉丝,两部作品的人物刻画都非常成功,但如果一定要比较,《排球少年》的群像塑造更加优秀,它注重每个人的性格刻画。”在K看来,《灌篮高手》的风格和思想更偏成熟和深刻,而《排球少年》更具少年气,“作者将那种自心底萌发的少年气灌注到作品里,那种自然生发的热血和情怀极具感染力。”

剧场版助力IP破圈

6月10日当天下午,上海多家IMAX影厅为参与粉丝节的观众免费放映《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全片。不少粉丝穿着自己支持球队的球衣,COS成日向翔阳、孤爪研磨、影山飞雄等动画人气角色,在线下与同好见面,为自己喜爱的角色应援。影片结束后,粉丝自发鼓掌,迟迟不愿离场。

《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讲述了两支风格迥异的排球队乌野和音驹之间展开的一次对决,这也是原作漫画中人气最高的比赛之一。事实上,这场比赛的场地并不是垃圾场,乌野和音驹两支球队在日语中的部分发音分别对应乌鸦和猫,这也是球队所属学校的图腾标志。乌鸦和猫是两种经常在垃圾场捡拾和争夺食物的动物,因此两所学校排球部的对决得名“垃圾场决战”。

作为动漫IP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制作规格高于TV动画,院线公映的剧场版向来是IP影响力拓展的关键一步。《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延续了《排球少年》动画前三季的主创阵容,大多数粉丝对剧场版的呈现效果较为满意。在剧场版上映的第一时间,K就和朋友飞去东京“尝鲜”:“当时没有中文字幕,稍微吃得不算太透,这一次看会感受到更饱满的情感,还是挺感动的。比赛间隙穿插点点滴滴的回忆,对手之间、队友之间的情感都很真挚动人。”

在K和其他几位追番十年的老粉看来,《排球少年》难得之处在于“非常正常地完结了”,作者连续八年稳定发挥,售后也非常成功。“日本漫画都是连载作品,包括作者、责编在内,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排球少年》属于各方面都很优秀,作者也很配合宣传营销,这个IP算是日本动漫里面营销做得很成功的IP,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K告诉第一财经,《排球少年》漫画刚刚完结的时候,不少粉丝对结局感到意外:“那时候《排球少年》进入到一轮火爆后的低温期,到了2022年、2023年,大家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作品,回头再去理解当时的结局就会觉得很精彩,这是一个比较克制又很精准的结局,不拖沓,而且很有意义。”在K看来,这是因为作者对人物后续的成长,特别是人物成年之后的内容补完都很到位,埋下的伏笔和线索都有前后呼应,在结尾为每个角色安排了最适合他们的职业,在她看来,这也是《排球少年》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普及的原因。

另一位《灌篮高手》和《排球少年》的粉丝看好后者在中国市场的潜力:“《灌篮高手》是一个经典作品,在中国的知名度更高一些,也更普及,但是真正看过的人未必有那么多,《排球少年》的年轻粉丝会更多一些。”

在当晚举办的粉丝节现场,不少粉丝带着他们的应援物料赶赴这场狂欢。从现场粉丝的年龄段和性别构成来看,以15至35岁的女性粉丝为主。正在读高一的粉丝扬眉兔带着自己喜爱的角色孤爪研磨棉花娃娃与现场装置合影,她为棉花娃娃搭配了一套可爱的服装,平时看到心动的角色相关衍生品也会入手,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还是学生,大多数时候消费还是控制在百元以下,从今年开始,在朋友的推荐下入坑《排球少年》,累计为这个IP花了六七百元。

实际上,早在剧场版预热阶段,包括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就有许多粉丝自发组织观影团,制作应援物料,毛绒指偶、徽章、亚克力挂件、立牌等官方衍生周边也成为热销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丝节现场,细谷佳正、梶裕贵、立花慎之介、石井马克等《排球少年》的声优也来到现场与粉丝见面,在现场为动画角色配音,还原名场面和金句,并与粉丝分享动画播出十年来,作为配音演员与这一动画以及所诠释人物之间的情感羁绊。为《排球少年》演唱主题曲的SPYAIR乐队的演出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排球少年》的责编东律树也来到现场为粉丝带来原著作者古馆春一的信,古馆春一在信中问候中国粉丝并邀请大家现场见证这场对决:“体育精神不分国界,每个人都会被它的魅力打动。”

从去年到今年,包括《铃芽之旅》《灌篮高手》《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内的多部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创造票房佳绩,五一期间上映的《间谍过家家》也获得了2.9亿票房。作为新晋热门运动IP,《排球少年》的票房表现将验证这一IP在中国市场的真实热度。可以预计的是,剧场版的上映,有助于这一IP的进一步破圈,从二次元文化圈层向大众圈层拓展影响力,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商业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