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位于798艺术区的诚品画廊北京空间,迎来“铄:诚品画廊35周年收藏展二”,共展出24位艺术家的作品。这20余位艺术家的出生年代横跨1930年代至1970年代。

在台北深耕35年之后选择来到北京,这家颇为低调的画廊为何走出这一步?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探访诚品画廊北京空间,专访了执行总监赵琍。

拓展至北京的想法早已有之。赵琍说,2018年,她即与诚品董事长吴旻洁讨论过画廊需要改变的问题。诚品画廊位于诚品信义店的空间有1100平方米,“我有一个想法,如果将那么大的空间换成两个城市的两个空间,既可以控制成本,也能让画廊更有活力。”赵琍心里想到的另一个城市,就是北京。

“我们与北京的许多重要艺术家合作,包括刘小东、展望等,蔡国强也经常在北京,我们还发掘了一些在北京的优秀年轻艺术家。”她说,“美丽的大树都在北京,而我们却距离北京很远。(有了北京空间)我们与艺术家的关系会更好。”赵琍认为,画廊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源头、最重要的关系,不是市场,而是艺术家,“这么多年一直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赵琍和吴旻洁到北京798艺术区考察,年底就选定了如今成为诚品画廊北京空间的这栋历史建筑,它是一处低调质朴的空间,有岁月的痕迹,又从容自在。随后画廊派遣同事到798驻点,同时开始寻找建筑师进行设计。新冠疫情来袭,推进停滞。到2022年再次联系798园区,发现之前选中的空间还空着。“2023年我们成立北京临时办公室,到今年的3月8日国际妇女节,北京空间正式开幕。”

今年是诚品画廊成立35周年。“我们决定使用三个展览档期,一共将近半年的时间,让大陆的艺术圈、北京的业内人士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是谁,在思考什么,以及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赵琍说。

开幕展根据艺术家的年龄划分为三档依次举办。从出生于1912年的王攀元,一直到最年轻的出生于1996年的龚宝棱,每20年到30年之间出生的艺术家作品呈现于一档展览。展品涵盖绘画、雕塑、纸上作品、装置和影像,创作年代最早的是陈夏雨1944年的《裸女之一》,最新的则是林彦玮2023年的《就是喜欢你这样32》及张安的《一个午后》。

展览呈现的作品,都来自诚品画廊的收藏。“之所以收藏这么多,不是因为我们富有,而是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没有市场,展览上无藏家购买,我们的收藏最初都是这样的处境。”过往的这般机遇,让诚品画廊的收藏逐渐累积形成系统,“我们帮助艺术家建立起体系,如同积木一样拼凑出他的艺术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艺术家与诚品画廊的合作延续至今。艺术家苏旺伸的绘画,散发着浓郁的怀乡之情。1979年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与诚品画廊合作,已经有45年,诚品画廊收藏了他每个阶段的作品。“当美术馆帮他做回顾展时,我们是最大的借展方。”赵琍说,诚品画廊尝试将这种方式带到北京,看看是否可以继续采用。

此前,赵琍没有过如此长久的离家经历,“之前出差离家七八天,最多15天,都是短期出差。”她此前就决定,到了北京就会尽力而为,至少要常驻一年。谈及在北京的感受,她觉得最突出的是见识到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超出我的想象。我认为年轻一代充满希望。他们非常积极、专业且聪明。”

2020年之前,赵琍每年会来北京几次,参加展览活动并拜访艺术家。当年的798,在她看来“每天都张灯结彩”,“展览开幕时人很多,宴会非常盛大,画册也非常大。”对比之下,目前的798更为安静,“风风火火的地方,我反而会不适应。诚品画廊的场面不大。”赵琍告诉第一财经,画廊是细水长流的行业,“无论是大河还是细水,都需要时间,它应该是一个百年的行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艺术散发出来的或者去证实艺术的魅力。”疫情让很多人撤退,留下来的人,更有资格、本事或情怀,与价值相近的人聚集、交流、合作,在她看来更融洽流畅。

“静下心来,这种感觉很好。当然这代表市场也会静止,没有关系。这是一条曲线,曲线不会永远走低,长远看是会永远走高,现在低一点没关系。”赵琍认为当下恰好可以培养元气,“我们仍然需要把事情做好,当曲线上来时,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

去年12月开始,赵琍在北京拜访了许多此前未曾见过的艺术家,几乎每周都会去其他画廊走访。她说,自己逐渐认识到艺术家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年轻与否并非决定性因素。“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30多年,接触的艺术家大概95%都来自学院,它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和教育过程。我认为应该在艺术家毕业后经过10年的考验再去接触,他与艺术的关系可能需要10年才能稳定,要给他10年的时间,而不是立刻捕获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收藏家的情况,赵琍也持有积极的态度。区别于早年收藏家单枪匹马易于冲动购买的情形,现在的许多收藏家大多都有专业储备,还会带着专业顾问,“无论是财务顾问、艺术顾问还是画商,其实都可以胜任,收藏家都会与他们讨论后再决策。”她看到,大陆藏家群体已经改变,“往往考虑更久,藏家本身也是知识型的,阅读很多相关书籍,更加理性,即使是投资也很理性。”她认为这也与这几年大环境下的筛选有关,“很多人退出了。”

对于北京空间的后续发展,赵琍表示,目前有2024年到2026年的三年计划,“我们需要把画廊的展览做好,培养好所有业务同事,使他们成为成熟的工作者。”她认为目前合作艺术家的梯队阵容非常理想,“接下来是收藏家,我们一直认为需要把内部做好,然后再考虑艺术家,最后才能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