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4年第6期内容

惊蛰刚过,三月的风还停留在春寒的梦里,春天已经在悄悄数它的花朵了。周六,我带着女儿去公园里捡拾叶子做植物画。走过一座小桥,女儿突然惊喜地喊起来:“爸爸快看,玉兰花!”看到一堵墙边,白的、粉的玉兰花纷纷探出头来,我本能地举起手机,但犹豫了一下又放弃了,想,现在拍照的光线不好。

“这些玉兰花多漂亮呀,它们就像一道光!” 女儿脱口而出的话就像一句诗,让我顿时惊讶了。再细看那些玉兰花,似成百上千只蝴蝶聚集于树梢,开得触目惊心,确实像一道光划过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诗,就在他们的生活和生命里。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以及探索世界的努力和热情,都饱含着纯美的诗意。

我有位在出版社工作的女同学,平日里喜欢在朋友圈记录和发布孩子生活中一些闪光的话语。比如在放学路上,孩子看到了两个小小的坑,就对妈妈说:“我在地上发现一对鼻孔。”再早些时,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啃完一根玉米,拿起剩下的光棒子说,“这是玉米的骨头。”有一次妈妈带着孩子在挹江门的城墙上看下面川流不息的车,孩子边数车子边说,这辆车子坐着人,这辆车子装蔬菜,这辆车子运家具,这辆车子后面拖着别的车……当一辆空车驶过,妈妈问他“这辆车子拖的是什么呢?”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它拖的是风。”这些,不都是诗吗?

“如果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写一场瑞雪落满通明的老街/写孩子的新装,老人的笑脸/将朴素祈愿藏进一幅春联/写故乡飘满儿时的炊烟/唤回谁的童年/写灯笼映暖了不眠的夜/舍不得熄灭……”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乡村教师李柏霖带着她的学生们和歌手毛不易一起表演《如果要写年》,孩子们写的诗出现在背景上,温暖和感动了无数观众……这些像野草一样生长的留守孩子,遇到了一位善于发现的老师,将他们的诗心激发出来。李柏霖老师带孩子们去看黄昏的云朵,有孩子写出了“在黄昏下,我伸了伸懒腰,趴在奶奶背上,黄昏学着我的样子,也伸了伸懒腰,趴在了山上”的诗句;去看秋天的枫叶,有孩子在巴掌大小的叶子上写下“秋天的落叶,像一面红色的镜子,照着春夏两个季节”的诗句。李柏霖老师把孩子们的诗句一字一字地敲在电脑里,然后打印成册发给孩子们看。尽管生活中的困难依然存在,但有了诗歌,孩子们的视角悄悄变了,他们学会了坦荡地接受阳光,也学会了坦荡地接受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喜欢那位女同学和李柏霖老师的方式方法,每年的寒暑假,也会打印几本家庭小刊,上面记载着两个孩子随口说出的小诗。若干年后,他们长大了,翻起这本小刊,或许会记起自己曾有过浪漫看世界的眼光和无遮无拦的想象力。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愿他们的诗句,能够滋养成年后生活中那些艰难困苦的时刻。

原标题 《孩子的诗》

作者:陈全忠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