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

诗书启后勤俭传家。

该联意思是忠诚厚道修养内心,心平气和调养性情;以诗书教导后辈,把勤俭作为传家美德。

要在社会上立足,成就事业,必须重修养,行正路,做善事。要以诗书礼仪和言传身教让后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自然会形成端正、和善、诚信、勤俭、儒雅的家风,并且能世代相承。

02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该联意思是读书即使没有成名,也会有高雅的谈吐和品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自然能心安理得睡梦也香。

古人认为以诗书修人品,以学问养心性,培养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子弟,家族家业就会后继有人。

03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

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此联原出自张载的“六有”说,所谓“言有教”,就是我讲话出来,里面都值得别人学习。“动有法”,我只要有所举动的话,都足以做学习的榜样。

“言有教,动有法”,其实就是把言、行两个先弄出来了。言行是最重要的,言行是“君子之枢机,荣辱之主”,君子靠什么来动天下?就是靠言行,所以说你要“言有教,动有法”。

“昼有为,宵有得”,也就是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要有所得。你不要晃晃荡荡地就这样过了一天,过了一个月,过了一年,都没有所得,都没有所为,那怎么成?所以一定要“昼有为,宵有得”,晚上的时候要检讨反省,这样才会有所得。

“息有养,瞬有存”,是这“六有”里面最重要的。“息”就是呼吸之间也要有所存养,然后“瞬有存”,瞬顷之间也要有所存养。这表示什么?也就是说“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任何时间里面,我绝对不会让光阴无缘无故就溜走了,也就是说把修身落实到一举一动,甚至到最后的一息一瞬统统离不开修身。

04

眼里有尘天下窄;

胸中无事一床宽。

一个人若心胸狭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即使给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觉得得到太少,有诸多不满。

一个人若心胸宽广,对任何事物都不执著,即使他生活简陋,屋里只有一张床,他依然觉得天地很宽,心怀感恩。

05

淡饭粗茶有真味;

明窗净几是安居。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若能每日静下心来仰望长天,观云听雨,笑迎秋月春风,就能达到豁达潇洒的精神境界,做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红尘浊世之中,视富贵如清晨的薄雾,待浮名若空中的云烟,并由此而获得心灵的祥和与宁静。

06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明朝徐渭晚年撰写的家教奇联。

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07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这是明末学者、诗文家刘宗周题御史台联。

上联是说,没有贪欲,心地就像水一样纯洁清澈。这里的“无欲”,指没有贪欲、贪求。《论语·颜渊》:“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意思是说:假如你无贪欲,就是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上联讲无欲则刚,下联则讲直言正谏,自觉有霜洁一般的刚正威肃之气。刘宗周以此联自警,扫除私欲,让自己淡然无欲,使外物不能动其心。只有这样,方能言之凿凿,刚直不阿。

此联语带禅机,警世惕厉。“心似水”“气如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可视为修身养性的格言。

08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易境和难境就是顺境和逆境,顺境和逆境、乐处和忧处,这是生活的两种状态,是一体两面。如《道德经》所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09

当盛怒时,少缓须臾,

俟心气和平,省却无穷烦恼;

处极难事,静思原委,

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

上联是说当大怒时,容易激动,失去理智,这时应稍缓片刻,等到心气平和后,再理顺情绪,这样才会避免错误,省却无穷痛苦烦恼。

下联是说处理大事、难事,也不能匆忙作出决断,要“静思原委”,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全神贯注”,权衡损益轻重,自然有个法度。

10

达人知足,一榻已自恬如;

昧者多求,万钟犹不满意。

本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达人”,即通达事理与豁达豪放的人。明代徐渭《自浦城进延平》诗:“循理称达人,险难亦何感。”大意是说达人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也不忧愁和哀戚。“恬如”,安然、泰然。上联谓通达事理而豁达豪放的人,在生活上即使一榻之地也感到安然。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处之泰然。而不明事理而好贪求的人,即使有丰富的粮食和优厚的俸禄,也不感到满足。显然,前者常乐,后者多忧。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