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新加坡男足门将桑尼(Hassan Sunny)疯狂扑救11球,把中国男足国家队“抬进”了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事后很多中国球迷表示,想去他经营的椰浆饭餐厅打卡。

由此,新加坡旅游意外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其实新加坡旅游今年已经屡上热搜,从今年2月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到3月泰勒·斯威夫特(霉霉)在新加坡办演唱会,话题几乎源源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从中国入境新加坡的旅客已经达到了155万人次,稳居各国之首。推动中国游客源源不断流入新加坡的原因,除了上述的一些“爆点”外,还有一位隐形的冠军——会展业。

新加坡展览与会议署执行署长傅启川日前在上海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他表示相比时下的热点,新加坡的会展业显得比较低调,但对于新加坡的旅游业不可或缺,大致能占到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同时商务旅客的消费水平较高,是普通休闲游客的两倍左右。

新加坡会展业

3月2日~3月9日,“霉霉”在新加坡国家体育馆连续举办了6场时代巡回演唱会。演唱会吸引了来自亚洲的众多歌迷涌入,直接拉动了新加坡的旅游业。

不过对于发展新加坡的旅游业,傅启川有不同的想法,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斯威夫特来新加坡办演唱会,关注度很高,但她是第一次来新加坡办演唱会。而新加坡举办的很多会展是长期性的,几乎每周都有排期,并且年复一年地进行。

今年是新加坡展览与会议署成立50周年。新加坡的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时间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看到了会展业巨大的发展前景,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扶持会展业发展,并成立展览与会议署,以市场手段整合各种会展资源。

傅启川表示,新加坡是一个商贸为主的港口城市,利用人员的汇集效应来发展会展业有天然的优势。此前有数据显示,旅游业占到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而会展业占到总GDP的1%,可以说会展业占旅游业的四分之一,直接和间接雇用的劳动力达到3万余人。

他进一步表示,去年新加坡的会展业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七八成,相信今年就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星域展览(Constellar)是新加坡博览中心的管理方,公司展会总裁李建伟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据他的观察,展览业务已经大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像时下比较热门的金融科技类展会,甚至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李建伟还表示,企业一年举办的展会达到22个之多,在这些展会上中国企业的比例在20%~30%左右。他进一步解释道,如今中国企业对进入东南亚市场很感兴趣,而前来新加坡参展和观展的很多来自东南亚地区,这是吸引中国企业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观展的企业对中国市场也有浓厚兴趣。李建伟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及以往,但市场规模庞大,以现有的比例增长,依然相当可观。同时,中国在例如人工智能等行业内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各方也希望探索共同合作的机会。

不过去新加坡参展或观展,并非没有“吐槽”之处。参与者提到最多的便是新加坡的物价。经济学人智库(EIU)2023年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显示,新加坡和苏黎世超过纽约,并列成为当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这也是新加坡在过去11年中第九次蝉联全球最昂贵城市。

具体以住宿费为例,在新加坡哪怕相当普通的酒店住一晚,基本也要1000元人民币以上,如果是热门的地段,最便宜也要1500元以上,比起其他东南亚乃至亚洲城市来说,都要贵上不少。所以如今像曼谷之类的亚太城市,成为了新加坡在会展业上的有力竞争对手。

对此傅启川表示,“新加坡本来就不是一个便宜的地方,不太可能单纯通过价格来竞争,而是希望通过附加值的形式来提高竞争力”。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新加坡举办的展会,展商中大约四分之三来自国外,观众也有大约一半从国外赶来。让他们不约而同选择在新加坡聚集,首先是新加坡拥有良好的安全记录,同时有良好的连通性,旅客抵达新加坡十分便捷,此外还有公开透明的通商环境。

中新旅游交流

傅启川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中新互免签证前,中国民众来新加坡也不算困难,而现在几乎是想飞就能够飞来新加坡,这对发展会展业也有积极影响。”

今年2月9日(农历除夕)中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虽然已有多个东南亚国家给予中国公民签证便利化措施,但东南亚最发达经济体新加坡实行对华免签,更具有指标性意义。

而产生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航旅纵横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期间,中国往返新加坡的航班量超过1000班次,旅客运输量超过10万人次,相较于2019年春节,日均航班量增长约10%,日均旅客量增长约34%。

其实在疫情前,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国。但因为疫情等因素,赴新加坡旅游人数一度大跌。不过这一现象在去年开始有所改善,2023年,中国赴新加坡游客达到了136万人次,少于印尼位居第二名,但为新加坡带来的旅游收益则排名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表示,疫情期间经营中国业务的旅行社生意受到冲击,员工数量减少。如今面对大客流,旅行社可能短期内会面临人手、资源不足等挑战。

而根据新加坡最新公布的数据,在5月入境旅客中,中国旅客最多,达到22.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32.5%。其次为印度尼西亚和印度。

近年来,印度游客对新加坡的兴趣也在增加。印度入境新加坡游客数量大体排在第二至第四。新加坡旅游局国际司助理局长柯淑丹在今年2月表示,新加坡和印度目前有17条直飞航线,“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印度旅客,包括女性开始独自旅行。我们觉得新加坡在这方面的优势很大,也将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新加坡旅游局还透露,预计2024年国际游客数为1500万~1600万人次,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80%,可带来约260亿到275亿新元(约合1398亿~1479亿元人民币)的旅游收益。

与此同时,新加坡人赴中国旅游的热情也十分高涨。3月初,新加坡举办的“全国旅行社协会旅游展”中,签订的中国行套餐占所有国际团的近七成。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这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目前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整体航空运力已经大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时,目前人民币的汇率较几年前走低,新加坡人赴华旅游的消费力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