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宝栋戏曲文集

王如昆编

说说武生

“挑华车”中高宠使用的大枪其实不是枪,古代的确是有这种武器,它名叫“钺”,实际上是属于斧一类的武器,犹如鲁智深的月牙铲,但是比月牙铲的刃口还要大,它的功能是劈砍,同时也可以直冲、直刺,是很有杀伤力的兵刃。好像评书里说:枪头好似脸盆大,枪杆足有碗口粗,当然这是夸张了。大枪在舞台上耍起来很有气势,显得高冲武艺非凡,而且力大无穷。枪是属于穿刺的武器,与钺的功能不同。但是舞法可以有枪的穿刺功能,又有刀斧的劈砍功能,非常威武,这又是我的纸上谈兵!

武生这行当始于京剧,开山祖师是俞菊笙。在此之前,昆曲中的“生行”是指后来的小生,老生中戴黑三的称“末”,戴白满的称为“外”,也叫“老外”。因为昆曲中的主角是小生与旦行。后来徽班进京后扩展了剧目,上演的剧目逐渐转向老生,因此“生”行代表老生,原来昆曲中的“生”变成“小生”,武生归为小生之内,如“夜奔”和“石秀探庄”,原来都属于“小生”行当的戏。到四大徽班中,首先由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行当,因为他表演的武功太精彩了,后来他的儿子俞振庭继承了武生行当,而且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武生人才,武生才完全从小生中分了出来。武生有其他行当不同的表演规范。哪怕没有开打的文戏,如“连环套”中的“天霸拜山”一折,并没有开打,但是其白口与身架完全要求武生的规范,不能演成老生样。武生十分吃重功架,无论长靠或短打,都是非常吃力的。与西方的戏剧不同,西方的戏剧之中也有打斗情节,如《哈姆雷特》,剧中也有激烈击打的情节,但是在全剧中只是局部,并不是主题。而在京剧中有好多以武打为主题的剧目,以各种打斗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如“长板坡”与“挑华车”都是长靠武生戏,但是打法绝不雷同;“三岔口”与“武松打店”同是短打武生戏,其情节与效果也绝不同。西方的打斗情节,基本上与真实的剑术相近。而我们的京剧的武打套子十分注重形体美,与武术的攻防手段不一样。因为戏剧中有十分讲究的穿戴,这些穿戴也影响动作,而且也必须纹丝不乱!即使不是打斗,一站一坐都得注重其功架。所以在演出过程中相当吃力。再则,在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每天练功不能间断,如果不练功,功便会荒疏,台上便会出现明显的反映,甚至达不到要求。所以这是要付出异常体力的行当的职业。在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现实中,这种行当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前景,不得不使人担忧。随着科技发展的时代,人功价值须相对提伸的现实中,应该考虑到此行业的经济待遇相适应的行政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