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已经过去,我们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天气的炎热,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迫不及待,打开空调,吃着冷饮,喝着冰啤酒了。那么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天气变热,不会出现寒冷了呢?其实不然,按照民间流传着关于这个时候的谚语来看,很多地方天气仍然会出现大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之后就会进入梅雨时节,今年的端午是在公历的6月10日,而按照芒种逢丙入梅,时间是在6月11日,也就是说,端午过后就是梅雨季。关于梅雨季还有端午有一句谚语。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啥意思?

这句谚语完整的应该是“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寒衣,一般我们就会联想到寒衣节,但是这里并不是那个意思,它更多的指代棉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厚衣服。意思就是,如果没有到端午的话,厚衣服不要过早的脱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说的是在端午节这个时间节点,要注意天气的一个变化,厚衣服同样不要急着收起来,还有可能迎来降温天气。

端午节后,正好是梅雨时节,在梅雨期间冷空气反复交锋,天气时晴时雨、冷暖交替,这就会让天气出现难以预测的一个情况,可能出现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也有可能出现十几度的低温,天气变化相当之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天气会转凉吗?农谚有答案

端午之后进入了梅雨季,按照气象谚语说的“黄梅天,十八变”,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天气变化多端,时雨时晴会比较的常见。天气会不会转凉,其实主要还是看,会不会出现降雨。

1、 黄梅寒,井底干

如果说黄梅时节,天气比较寒的话,那么井底都会出现无水的情况,这就是在说,梅雨时气温过低,会导致天气出现干旱。我们反过来,就可以理解为,当井里没有水,比较干的话,这个阶段,相对来讲也会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倒黄梅,雨生寒

倒黄梅是二次形成梅雨的现象,在梅雨过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特征后,受高空西风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后南退导致梅雨重返长江中下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种就是极端的天气表现,短则一周,长约十天半月,多雷雨、阵雨天气,雨量较为集中,当下雨比较的集中,而且雨量还比较大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天气也会比较的寒冷

3、 超长梅,生洪涝

如果说今年是超长梅雨季,那么就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其形成的原因,主要与副热带高压位于正常年份偏南所致,季风偏弱导致暖湿的西南季风代替东南季风形成特长期的梅雨。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带来暴雨还有洪灾,天气自然也会比较的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会不会转凉,主要看梅雨时节的一个表现,如果时间持续的久,或者说出现了极端的天气,比如倒黄梅等情况,这就意味着炎热可以推迟,我们还要注意天气变冷,不能马虎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