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车企越做越大,欧洲对中国新能源电车的态度,也从防备,变成了打不过就加入。前段时间,欧盟就公开表示,对中国电车的关税将由实际情况决定,这就相当于是跟美国摊牌,欧洲在这件事上,不会跟着美国走。美国虽然不爽,但是毫无办法,因为他们已经拿不出让欧洲放弃中国电车的好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不少欧洲国家就在推出激励政策,希望能吸引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除了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这两个早就和中国车企有合作的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国家,也纷纷向中国车企抛出了橄榄枝。可以看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南欧和东欧地区,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普遍不是很好,像西班牙的失业率,就长时间在10%左右徘徊,它们急需引入外资企业,来提供岗位和促进经济复苏。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人力成本,相对西欧和北欧国家也更低,在自身条件上更有优势。而对中国来说,这些国家不仅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关键窗口,还是中国瓦解美国意识形态同盟的重要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把目光放眼全球,就能看到,现在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老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巴以冲突,都是如此。而这个最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中美矛盾。但是,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目前站在美国这一侧的,也有可能转换到中国的阵营。而欧美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就是这些南欧国家。它们经济较差,普遍的心态,是有奶就是娘,谁给我钱我跟谁走,对美国输出的那一套民主自由,不是很感冒。而中国车企进入南欧国家之后,必然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发挥在欧洲本地生产的地理优势,这就有利于我们一带一路计划的跟进。中国势力在南欧扎根后,在地理上,能够将能量辐射至整个地中海商业圈;而在政治上,会扩大中国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之前,我们的布局,是在塞尔维亚建立工厂,借由匈牙利这条路,间接进入欧盟。而在和这些南欧国家打好关系后,我们就能更进一步,直接进入欧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肯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是美国的阻挠,还是欧盟内部的疑虑,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障碍。因此,我们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有足够的实力,让我们的合作对象不敢掀掉谈判桌。不得不感叹,从大量吸引国外车企到国内合资建厂,到现在大量国内车企去国外合资建厂,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正是我国腾飞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