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黄色骑手服深入人心,醒目、亮眼的色彩和标识,让人从人群中一眼就识别出美团骑手。

而这标志性的黄色骑手服最近却在网络引发了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广告语印制在骑手服上,相当于把骑手当成了“活广告”,围绕着此举的伦理问题,各方展开激烈辩驳。

有人认为,骑手服上明明可以直接印美团logo,增强识别,却加上广告语,非常不尊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人认为,购买制服需要骑手自掏腰包,也就意味着上班要自己花钱给公司买广告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平台相关规定,美团众包骑手可以选择不穿工作服,而专送骑手则有硬性要求。

骑手可通过骑手APP(众包APP/专送APP)购买夏装、春秋装、头盔、定制周边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前文相对的观点是:在员工制服上打广告一种很常见的传播方式,从广告设计的角度看没什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举例,运动员身上的球衣也有很多广告赞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制服是品牌形象宣传的有效形式,印制有品牌标识的制服,构成了品牌视觉识别体系的一部分,穿着制服的员工,代表着其所在群体的职业形象,可以说都是企业行走的广告牌

至于期望通过员工服传递的信息多寡,则因品牌而异。

饿了么蓝骑士的工装同样也有广告语。

图源:饿了么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饿了么微信公众号

这是UU跑腿的工装,衣服上有“同城急送,找UU跑腿。帮取送丨帮买丨全能帮丨帮排队”字样。

图源:UU跑腿小红书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U跑腿小红书账号

朴朴配送员的工服上面,印制有品牌名、logo,以及slogan。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顺丰配送员的制服没有大面积的印花,但有小范围的logo。

图源:大象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大象新闻

不少品牌送水员的服装上普遍还印制有订水服务电话,这里不做过多展示。

小编还记得去年有一次走在路上,也看到过类似的“活广告”,图中背包后面是一块LED显示屏,屏幕中滚动播放着广告语和二维码,当时就忍不住感叹,现代广告可真的是无孔不入!后来检索了网络信息才知道,这是滴滴代驾的显示器背包,有的地方是强制购买,有的地方则是免费使用,但要缴纳押金,公司会考察代驾司机的“点亮率”是否达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品牌logo,到品牌的各种标语、口号,再到不同形式的联系方式,这员工制服上可以发挥的余地还真不少。

尽管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将员工的身体作为广告媒介,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引发了人们对道德伦理界限的思考。

这又回到了本文所讨论的事件,就目前企业工作服/文化衫的普及程度来看,其实多数人都能够接受企业要求员工上班时间内穿着制服,关键在于,企业是一味地将工作服/文化衫当做广告载体,印满广告,还是考虑到了员工的个人尊严。

当然,公众对于商业广告的接受程度不同,孤立地谈论道德伦理边界很困难。

麦当劳的员工帽正中间就是大大的金拱门标志,但还是有不少顾客愿意为之买单,化身行走的麦当劳代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顺丰和耐克联名推出快递员的工服,一经发放就在内部引发轰动,现在这款在二手交易市场依旧有人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工服上面印大牌logo是一回事儿,把大牌做成工服的样子又是一回事儿。

上个月的巴黎世家2025春季系列首发大秀上,一款巴黎世家与支付宝的联名T恤惊呆看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约的印花,熟悉的“支”字,搭配4700元的价格,让人无言以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会发现人们评价员工制服优劣的标准,左右不过一个“我乐意”,也就是心理上的物有所值。

只要乐意,哪怕付费给品牌打广告也不算品牌“白嫖”。

倘若不乐意,那么则近似于以下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把员工的个人微信号当做公司免费广告位,未经员工同意直接帮员工开通含有公司宣传性质内容的视频彩铃。司空见惯,但却并不讨喜。

几乎没有哪个品牌不渴望提升曝光度,穿着制服的骑手/配送员穿梭在街头巷尾,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同时也在传递着广告信息。

也许品牌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广告效应,但不可否认,一些品牌确实将员工的身体看作了广告资源。

这一行为本身很难判断对错与否,而且大多数时候都不违法,甚至很难去分析这是否是工作职责之内的要求。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高明的广告不是一味榨干资源,而是细水长流,让人自愿地成为广告的传播者,品牌文化的践行者。

把人作为广告媒介的案例早已有之,发展到如今形式愈发丰富。

画家乔治·斯卡福绘制的“人体广告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家乔治·斯卡福绘制的“人体广告牌”

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活广告”逐渐被摒弃(例如在穿着清凉的模特肌肤上印制二维码,广告包含擦边信息),另一些新鲜、夺人眼球的形式又诞生。

图源网络:上海万圣节cos麦当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上海万圣节cos麦当劳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点头弯腰,脑门上洗发水的广告一览无余;摩肩接踵,踩到前面行人的皮鞋广告;握手瞬间,手掌即舒展出二维码信息;夜间出行,人群中此起彼伏亮起广告……有没有赛博朋克那味儿?

作者 | 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