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4)暨国际肝脏会议(The 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 2024,ILC 2024)于6月5~8日意大利·米兰隆重举行。西安交大二附院感染科党双锁教授课题组涵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真实世界抗病毒治疗研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机制与治疗以及肝细胞癌的风险因素与机制研究等三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亮相大会。三项研究成果分别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与肝细胞癌的关联、以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饮食干预等方面,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学依据和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双锁教授、李亚萍副主任医师开展的TM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Poster:FRI-430)这项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观察研究旨在前瞻性评估TMF对初治和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TMF在临床应用中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共纳入194名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将CHB患者分为初治组(TN)和经治组(TE)。在48周随访中,TMF在初治组和经治组均显示出较高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疗效不劣于TDF,并在经治组中显著改善了肾功能参数,证明了TMF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次党双锁教授团队入选EASL年会的研究,是“卓越工程”的又一成果,其结果与此前已经发表在“肝脏,2023,28(1):100-104”的24周研究结果类似,不过研究时间更长,入组随访的患者人数更多,也再次印证了TMF在初治以及经治慢乙肝人群中强效的抗病毒作用。

党双锁教授、王怡恺博士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与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基因LGALS3和PRKCD在HCC进展中的作用。 PBC增加HCC风险,LGALS3和PRKCD过表达可能促进HCC的进展(Poster:WED-116)这项研究表明,PBC显著增加HCC的发生风险,而LGALS3和PRKCD的过表达与HCC的不良预后、肿瘤分级、淋巴转移及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党双锁教授、石娟娟博士、邓江博士对限时禁食通过PPAR信号通路改善MAFLD(Poster:THU-279)的这项研究通过构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模型,给予限时进食(TRF)和卡路里限制(CR)进行干预,其结果显示MAFLD大鼠停止高脂饮食后,体重无明显变化,但肝脏脂质含量明显减少;TRF、CR及TRF+CR均可改善大鼠的体重、肝脂质含量及肝脏代谢组;通过脂质代谢组学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作用机制涉及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结合PCR技术检测PPA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得以验证,初步证实TRF和CR可能通过该通路发挥治疗MAFLD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TRF改善MAFLD的临床转化提供新的策略和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