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很多事情是这样的。

就像最近安徽滁州某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一样,在接受采访时拿茅台比方污水。就表态来说,这位局长显然发言有严重问题。但从整个问题背后来说,其实也有着既要又要的情况。

比如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环保和经济,在过去一直是一个“既要又要”的过程。有的地方只要经济不要环保,也是历史阶段的问题。

两山论则从辩证法角度完善了这个既要又要的过程,同时将两个过去很对立的方面,统一在一个发展整体上,从理论角度来说,有着独到之处。

但具体在地方面前,就需要均衡了。

当然,这是从一个较为宏观层面,来讨论既要又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微观的工作角度,其实也有很多既要又要的问题。

前不久看了一本书,茅盾文学奖作品《天行者》,里面开篇讲了一个故事

乡教育站万站长在解决外甥张英才的就业问题时,也面临一个既要又要。既要维护教育公平性,又要给高考落榜的外甥找个去处。

最后,万站长给外甥一个在最偏远的山村小学代课老师的机会。

后来的张英才,很快脱颖而出,因为一篇替山村小学代课老师发声的稿件,得到注意,被转正后送到省教育学院培训,之后前途一路大好。

且不说人物本身的经历,其中万站长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他说,什么事想办成都得有个理由,没有理由的事,再过硬的关系也难办。理由小不怕,只要能成立就行

这句话,其实对于等到既要又要的时候,就可以用到。

当两方势力很难协调,当两件事情彼此有冲突,当两件工作产生矛盾时,不妨去找一找理由,哪个理由能说服另一个理由,那这件事就成立了。

有的事情没做,同样需要给出正当理由。

在规则之内,我们要让理由成立。反过头来再说,窦局长为什么翻车了。央视记者问他正当理由的时候,他却试图用诡辩来论证,这就是没有理由的无理取闹了。所以,翻车也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