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每逢佳节或喜庆时,家家户户的灶台上便会上演一场关于面团与色彩的创作。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面团,在灵巧的双手中被赋予生命,或捏或搓、或剪或塑,便化作栩栩如生的人、花、鱼、鸟。

这就是兼具生活感与鉴赏价值的一种陕西民间艺术——花花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谷卷

花花馍,又名面花,是面粉与水的结晶,承载着独特的地域记忆。每一“朵”花花馍的诞生,都是对农耕文化的回忆与致敬,人们把祈愿揉进面团,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花花馍。

然而,花花馍的地域性似乎在慢慢消失,那些独特的地域风味和文化印记正悄然淡出人们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贞观BOOKS邀请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张潇娟老师,把花花馍的故事讲给你听。她走遍陕西,从渭南到大荔县,探索花花馍技艺的多样性,记录着不同地域的花花馍故事。

花花馍是色彩斑斓的,这些鲜艳的颜色提取于自然界中的植物,比如绿色就提取自菠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外婆送的插花老虎

那你就应该明白,花花馍做出来就不只是为了观赏。

“花花馍做出来就是要被吃掉的!”它诞生于农耕社会,承载着做出来就是要被吃掉的原始使命。

贞观BOOKS非常赞同这一理念。因此,现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花花馍文化,我们准备了蒸锅,在现场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大家制作花花馍,然后我们一起再把花花馍吃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龙、凤、鱼儿糕

请你想象一下,当我们揭开蒸锅,在升腾的热气中,麦香四溢的花花馍诱人垂涎。也许在花花馍入口的那一刻,我们才能与花花馍的过去连接,真正感受到花花馍文化的意义所在。

6月15日(本周六),我们在贞观BOOKS蒸馍,快来参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下午15:00-17:00

30人

单人:58元/人

亲子票(一大一小):68元

亲子票(一大两小):78元

↓点击下方小程序参与报名↓

(下单时请选择“打包外带”)

嘉宾介绍

张潇娟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民艺学方向在读博士

著作《咸阳木雕》《渭南面花》,参编《观念材料与技艺》《考工集艺》,论文发表多篇。主持省级社科项目1项,参与省级社科项目4项。国家级作品获奖8项,省级作品获奖10项。

国家级作品获奖

1、《穿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9年

2、《三十里铺》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 2014年

3、《茧》入选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双年展 2021年

4、《三十里铺》入选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双年展(特邀作品) 2019年

5、《蝌蚪》入选第十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 2019年

6、《穿行》入选第九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 2016年

7、《根语》获“手艺的温度”—第八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 优秀奖 2014年

8、《三十里铺》入选“生活之美”—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 2013年

省级作品获奖10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