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现在,接种疫苗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寻常事。但是,疫苗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决定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很多,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即所谓的心理因素,都会对接种效果产生不小的影响。

200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娜·马斯兰和她的同事在对乙肝疫苗接种的调查中发现,那些精力充沛、开朗的人比神经质、容易紧张的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要高出73%。

即使接种那天的情绪,也会对效果产生影响。接种那天心态积极的人比情绪不太好的人,效果会更好。

人际关系也会影响疫苗接种效果。朋友多或者婚姻幸福的人,接种效果会更好。

这种关联可以从进化上得到解释。

人体的免疫系统拥有两个基本“设置”:抗细菌模式和抗病毒模式。在人类的进化史上,单独生活时受伤风险要高一些,不论是来自捕食者的伤害还是意外事故,而受伤就会发炎,发炎正是身体对细菌入侵做出的反应。所以,单独生活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抗细菌模式。而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则意味着接触病毒的机会更多,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动物身上才能存活,并通过它们来传播。所以,与他人一起生活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抗病毒模式。

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力是有限的,因为生产和维持种类繁多的免疫蛋白,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所以它只能在两种不同的防御模式之间配置资源:有时抗病毒的资源多一些(相当于进入抗病毒模式),或者反过来,有时抗细菌的资源多一些(相当于进入抗细菌模式)。

当然,性格和很多外界因素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是假如你下次接种疫苗(不论什么疫苗),在接种前提升一下情绪,对于改进接种效果,也是益处良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