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还没有对直播间里出口成章的董宇辉感到厌倦,没想到董宇辉自己反而对直播带货这份工作感到厌倦了。

说来也怪,先是俞敏洪在直播中坦言“现在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导致舆论哗然,东方甄选股价大跌。

没过几天,董宇辉又在一档对话节目中直言自己“非常抗拒卖东西,到今天都不享受这个工作”,导致舆论再次哗然,东方甄选股价再次下跌。

俞敏洪事后辩解称那番话只是“朋友之间谦虚的表达”,但他的辩解同他的道歉一样苍白无力,于事无补。

如果一个人可以自谦到“自曝家丑”的程度,那么一个人的虚伪也可以真诚到翻手为云的地步。

董宇辉的话倒是透着一股子让人信服的直率,但也难以掩饰一股子自我矛盾的拧巴劲儿。

董宇辉的拧巴,一方面是身份认同上的拧巴。别人称呼他为“网红”,他十分反感,说这个词在英语中是贬义词,宁愿别人称他为“下岗教师”。

他的经历很不寻常,原本是新东方的老师,却在时代洪流中误打误撞成了一名带货主播,结果从寂寂无名到一鸣惊人,挽新东方的狂澜于既倒。

客观来看,董宇辉的确是个“网红”,尽管他不是那种典型意义上的网红。他说反感网红这个称呼,更像是为了与其他网红区别开来,从乌烟瘴气的网红堆儿里把自己给摘出来。

从董宇辉的话来推断他的内心,他的身份认同仍然是教师,直播间就是他的讲台。每天坐在直播间,表面是为了带货,实际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

可问题是他还把自己当老师,公众却早把他归到网红队伍里去了。他既放不下“教师”这个名头,又摆脱不了网红这个身份。所以他十分的拧巴。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董宇辉一边直播带货,一边说着抗拒卖货。一边名利双收,一边大吐苦水。

又所谓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看似老成持重的董宇辉却总给人一种随时撂挑子走人的感觉,一种为了一件没有快乐但有意义的工作勉为其难的感觉。

除了身份上的拧巴,董宇辉的拧巴还体现在与俞敏洪的关系上。

俞敏洪原来是新东方的校长,董宇辉是新东方的老师。二人之间的关系是校长和老师的关系。

后来俞敏洪做了东方甄选的老板,董宇辉从老师变成了主播。二人之间的关系又成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再后来董宇辉近乎以一人之力帮助新东方东山再起,一时功高盖主,风头无两。俞敏洪审时度势、顺水推舟把他扶上了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的位置。

到了这个时候,二人的关系就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了。高级合伙人这个名头很大,甚至给人以董宇辉可以与俞敏洪平起平坐的错觉。俞敏洪也曾承诺会给予董宇辉一定的话语权,但究竟有多少话语权,外人不得而知。

另外,董宇辉有没有持有东方甄选的股份,这事到现在还是个谜。网传他持有0.5%的股份,但无法核实。如果有,那么董宇辉和俞敏洪的关系就成了股东和股东的关系。只不过一个是小股东,一个是大股东。

“高级合伙人”的名头和股权,对董宇辉来说,看似是名利双收,但同时也是套在董宇辉头上的一把温柔枷锁。如果他今天想走,已经没那么容易。

董宇辉对直播带货的厌倦已经溢于言表,但利益上的层层捆绑,以及出走的道德负担,让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让他身心俱疲、度日如年。

现在董宇辉与俞敏洪一拍两散,只差一个极限。好比橡皮筋,绷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断。到了那一步,彼此也就顾不上体面。

正如东方甄选是新东方慌不择路而来的,董宇辉也是身不由己走到直播带货这条路上来的。

对于俞敏洪来说,电商这条路可能没走错。但对董宇辉来说,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在错的路上越走越远,停下脚步就会越来越难。

我想,用不了多久董宇辉就会淡出公众视野一段时间,销声匿迹,后会无期。

冯友兰说:“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董宇辉的话已经说得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