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文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围手术期管理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质控中心主任等。曾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原大工匠”、国家卫健委“第三届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

“郭伯伯,郭伯伯!”6月12日上午,声音从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2号楼11楼楼梯间那边传来,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咯咯地笑着飞奔过来,一个急转弯,抱住正穿梭在走廊病房间查房的郭文治教授。

小姑娘名叫欢欢(化名),去年,在她14岁生日前夕,因糖原累积病造成肝衰竭,郭文治团队为欢欢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使她成为了省内成功进行儿童肝脏移植的受益者之一。

当天是她到院复查的日子,经过检查,欢欢术后恢复很好,发育明显,身高从术前的1.05米,长到了现在的1.24米。

而像欢欢这样的故事,

郑大一附院几乎每天都要上演……

【精雕生命,苦尽“肝”来】

每天早上七点,郭文治就匆匆奔走于各个病房之间,开始查看他的病人。

“感觉怎么样?能不能自己坐起来?”

“握着我的手,来!用力!”

病房里,郭文治一个一个地查看着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类似的查房,郭文治每天都会重复,病人是他始终不变的牵挂。

器官移植手术被称为“现代医学之巅”,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也是目前拯救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其中,肝移植手术操作难度高、步骤繁多,包括供肝的获取、患病肝脏的切除以及新肝脏的植入、供受体评估,每一个步骤都存在着风险,任何一个疏忽和闪失都有可能影响手术的成功。

20年来,郭文治始终坚持临床一线,优化供体评估、获取流程、一点一点地攻关受体手术。

一把手术刀,游刃器官之间,郭文治团队先后完成国内首例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实现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门静脉闭塞终末期肝脏移植等多项突破……靠着不惧挑战的精神和能打硬仗的实力,截止目前,郭文治团队已完成2000多台肝移植手术。

而在我国每年新发终末期肝病患儿约3000-5000例,由于供体紧张,以及儿童肝移植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且围术期管理复杂、手术费用昂贵等原因,仅有1/3的患儿接受了肝移植,这也成了压在郭文治心中一座誓要逾越的鸿沟。

为了终末期肝病患儿能够得到救治,2024年,郑大一附院引进了马楠教授,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儿童肝移植团队,为河南周边的患儿就医提供了便利,打破了儿童肝移植手术“孤岛”现状,而这其中,郭文治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尝试。

【医者仁心,慈善救助】

作为一名深耕在肝移植领域的专家,郭文治一直与“死神”较量,每一次成功的肝移植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而在这背后,是郭文治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坚持,是他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奉献。

郭文治深知“救治肝移植患者面临很多关卡,其中大多数家庭已债台高筑,基本到最后都卡在了手术费用上。”

多年前,郭文治曾救治了一位来自南阳才五个月大的豪豪(化名),豪豪由于先天胆道闭锁引起肝硬化需要进行手术,而豪豪家境十分困难,父亲患有神经性摇头病,母亲一人扛起整个家庭,东拼西凑也只有六七万元,眼看距离希望之门一步之遥,肝移植的手术费用却再也凑不出来了。

郭文治看着这个胖嘟嘟的才五个月大的孩子实在不忍心就这么放弃,他一边跟豪豪家人沟通让他们再想想办法,一边安排孩子住进了医院。

当月,郭文治便带头帮助孩子筹措手术费,科里其他同事纷纷响应,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筹齐了豪豪的手术费用。

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

为了让更多像豪豪这样困难家庭的患儿得到及时救治,郭文治促成设立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肝胆相照基金——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慈善救助项目,用于帮助贫困家庭患病儿童,对在郑大一附院肝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的18周岁以下的困难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给予慈善援助,此资金可保障患儿免费接受肝移植手术。

从开始“患者手术费用不够去发动募捐”的资助贫困病人,到发起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去救助更多的患者,再到成立河南省肝康协会加强术后管理,郭文治所追求的不仅是让患者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活得长、活得好。

2024年,郭文治带领肝移植团队计划突破300台肝移植手术,让更多患者及家庭的希望续约焕新。

【科研不止,育人不倦】

20世纪90年代,我国掀起器官移植的高潮,全国各地各级医院都在进行“肝移植”。彼时我院肝移植团队在张水军教授带领下,引人才、 搭平台,面临很多困难。

经过多年努力与创新积累,郑大一附院在肝移植领域已经有了多项技术突破,引领了河南肝移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2024年 1月10日,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典礼上,郭文治团队的研究项目《脑死亡供体肝移植供肝损伤防护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荣获了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以张水军为首的肝移植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历经19年,通过临床标本和数据分析、动物模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供肝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地降低了供肝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在科研方面,截止目前,郭文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厅级课题6项,出版了7部著作、4部专家共识,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等。

郭文治始终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教育要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人才培养要临床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相长。他要求团队对待患者要做到: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

肝移植医生的培养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在郭文治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医学生经过系统培训走向岗位,赓续着医者精神,坚守着医者初心。

郭文治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学科的发展靠的是不安现状,不断进取。今后,肝移植发展将主要聚焦在提高临床疗效,加强基础研究,推广肝移植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持续推动郑大一附院肝移植事业再上新台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它是心之所向、梦之所归。在肝移植领域探索与发展的道路上,郭文治始终奋力前行,为将郑大一附院肝移植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中心努力前进。

(郑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