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原文

移过山的架子车

文/弌 夫

老家那辆架子车

车胎朽坏,车毂生锈

车条变形,车身长满斑苔

(有一年夏天雨多竟长出了木耳)

默默地躲在院子一角

这辆曾经与父亲一道

运送了二十多年公粮

充分领略过农家肥的况味

加载沉重生计的板车,几年前

与父亲同时从田里退了下来

分享着每月110元的低保

好丑!不止一次

我劝父亲把它处理掉

父亲总是不肯

望着被父亲的老茧

打磨得光滑如磬的车把

我终于明白:这架车

是一部乡村传记

是父亲的至交、勋章和

无法翻新的梦

作于2010年10月

赏析

赏析

读着这首诗,会慢慢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诗的开头与结尾对比鲜明,形成巨大落差。这辆具有象征意义的架子车,从有用到无用再到有用,几次转变折射出“父亲”的形象及生存状况。诗歌逐步推进,由实到虚,架子车的意义逐步显现。不过诗人一开始并不理解这些,总想处理掉它。在父子关于架子车的分歧中,诗情漫开,架子车被高举,如同一面丰碑,历经岁月沧桑,成为辛劳和光荣的象征。诗歌个性鲜明,张力饱满,是一首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的叙事诗,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特别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下面略微展开分析一下。

先看诗题“移过山的架子车”,里面包含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故事,很有历史感。看到它,一个虚拟的愚公形象即刻闪现在我们眼前。结合架子车流行的那个年代,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第一节用几个排比句来描写架子车的现状,如同废品,非常碍眼,把它处理掉是顺理成章的事。它默默地躲在院子一角,仿佛一段历史躺在那儿。如此细腻地描写是为下文做铺垫,以便形成对照,最后发生反转。

第二节回忆架子车与父亲朝夕相伴,风风雨雨,如同“至交”。从运送公粮,到往地里运农家肥,都装得像小山一样,后来与父亲一起“光荣退休”,每月领取110元的低保,让人看到老一代农民的付出,令人慨叹。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和精彩部分。一句“好丑”,将情绪快速推进。在父亲一次次拒绝后,“我”妥协了,突然体会到架子车对于父亲意味着什么。“被父亲的老茧打磨得光滑如磬的车把”,是个鲜明的意象。传记、至交、勋章、旧梦,每个词都有饱满的内涵,与架子车“移过山”的身份相呼应。到这里,主题升华了,分歧得以化解,表现出诗人对父亲的理解与尊敬,意味深长。

读完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代农民经历的两个时代的生活,虽然只有十几行,却有非常大的容量。就写作技巧而论,此诗立意好,整体把握适度,每一部分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想象丰富的排比结尾,增强了诗的力度和节奏感;节与节之间承转自然,浑然一体,使整首诗显出沉甸甸的分量。您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指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弌夫,本名李继先,曾用笔名本尘,出版学术专著5部,诗集1部,发表论文、散文、诗歌N篇(首),屡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