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图书馆藏古籍善本图录

编著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图书馆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ISBN 978-7-5013-8070-1

定价:28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图书馆所藏的164种古籍善本,对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版式、版框尺寸、存卷、批校题跋等内容进行著录,并附上了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其中,清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的善本包括经部43种、史部31种、子部50种、集部26种、丛部8种及和刻本4种。年代最早为明弘治五年(1492)梅隐精舍刻《性理大全书》七十卷,此书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学约古文》三卷《末》一卷、明隆庆间查策刻本《精刻大学衍义补摘粹》十二卷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家收藏,堪称海内孤本。除了明清善本之外,本书还收录了两种极具馆藏特色的科举文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景日眕殿试卷和清光绪六年(1880)王懿荣榜帖。本书的出版揭示了该馆古籍善本的收藏情况,为相关研究者及古籍爱好者提供了资料。

作者简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图书馆前身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图书馆,建于1956年,原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5号“和平门图书楼”。馆内藏书以教育类图书为主,收藏丰富,包括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类书籍、课本、期刊及重要报纸和有关资料。图书馆通过各种渠道系统地引进了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教育论著、期刊,还藏有不少珍贵的线装书,形成了一个专业性的教育图书馆。馆藏线装书分为明清古籍和民国线装书,共计2918部4万余册。馆藏古籍藏品数量可观、种类丰富、保存完好,经史子集四部书种类齐全,基本涵盖了传统学者阅读、治学使用的基础用书,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编委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页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序 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前身是1941年中國共産黨在延安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中國教育研究室。80多年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始終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同呼吸、共命運,以研究、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爲己任,系統開展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和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研究,爲我國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長久以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圖書館扮演着傳承與創新的角色,見證了教育思想的變革與升華。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圖書館前身爲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圖書館,建于1956年,原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南新華街15號“和平門圖書樓”。館内藏書以教育類圖書爲主,收藏豐富,包括民國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後的教育類書籍、課本、期刊及重要報紙和有關資料,圖書館通過各種渠道系統地引進了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的教育論著、期刊,還藏有不少珍貴的綫裝書,形成了一個專業性的教育圖書館。國内圖書資料通過新華書店、中國書店等購置,國外資料通過國家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國際書店等渠道訂購,還與國外一些圖書館如蘇聯烏申斯基教育科學圖書館等長期保持交流。

20世紀90年代初,包括綫裝書在内的館藏30多萬册圖書從和平門圖書樓搬出,後又經數度搬遷。2017年,根據教育部巡視組意見,經時任院領導集體决策,按照國家圖書館標準,建設了恒温恒濕、安全可靠的古籍書庫,館藏綫裝書經過冷凍除蟲處理後全部上架。

爲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的指示,我館高度重視古籍的保護與研究工作,繼承先輩們孜孜以求、用心守護的精神,懷揣敬畏之心和使命感,于2018年和2023年專門聘請了國家圖書館古籍專家,共同對圖書館館藏1949年前綫裝書進行了全面梳理,做了認真的考訂、研究和鑒定。古籍的整理和鑒定是專業性强,且非常複雜繁瑣又精細的工作。在專家整理鑒定的基礎上,我們又歷經數月的反復認真核查、校對,梳理統計明清古籍和民國綫裝書2918部4萬餘册。

我館古籍藏品數量可觀、種類豐富、保存完好,經史子集四部書種類齊全,基本上涵蓋了傳統學者閲讀、治學使用的基礎用書,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館藏古籍綫裝書涵蓋了官刻、坊刻、私刻刻書系統,包括刻本、活字印本、稿抄本、石印本、鉛印本、影印本、多色套印本、油印本等。明刻本均屬難得之品外,清刻本中也不乏稀見文獻,有27部善本在《中國古籍總目》中未見著録。教育類文獻十分豐富,包括科舉制藝、學堂講義、學務文牘、政策檔、教育學論著等,約占全部館藏綫裝書的四分之一,形成了一個專門的、成體系的特色館藏。此外,所藏古籍中有諸多批注及收藏鈐印,較爲知名的有周作人、吴引孫、洪業、于省吾、齊如山等。

本圖録重點遴選具有館藏特色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景日眕殿試卷、清光緒六年(1880)王懿榮榜帖和清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的明清善本,共計164種。其中,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善本包括經部43種、史部31種、子部50種、集部26種、叢部8種及和刻本4種。年代最早爲明弘治五年(1492)梅隱精舍刻《性理大全書》七十卷,此書與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學約古文》三卷《末》一卷、明隆慶間查策刻本《精刻大學衍義補摘粹》十二卷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一家收藏,堪稱海内孤本。每種善本下配以簡要文字,説明基礎信息和主要特徵,并選擇具有版本特色、藝術價值的書影進行展示,彰顯中華古籍之美韵。

做好新時代古籍工作,我們深感重任在肩。編纂本圖録是我們踐行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强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强國的重要舉措,也希望這些珍貴的善本古籍,能爲讀者打開一扇通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户。我們也將不忘初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强典藏文獻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藴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值此圖録出版之際,感謝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圖書館的前輩們爲圖書館事業所傾注的心血和貢獻;感謝國家圖書館古籍專家們爲本書付出的辛勤努力。水平所限,本書難免有錯漏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斧正賜教。

謹以此書,獻給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您,願我們共同在這片博大的文明土地上,書寫更加輝煌的文化傳承篇章。

編 者

2023年12月

目 录

序 言 一

凡 例 一

殿試卷和榜帖

[清康熙二十七年]景日眕殿試卷二

[清光緒六年]王懿榮保和殿覆試榜帖朝考入選榜帖六

經 部

五經旁訓十九卷九

九經補注一〇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六十九卷一一

三禮圖二十卷一二

四禮疑五卷四禮翼不分卷一三

御製三禮義疏三種一四

春秋指掌三十卷前二卷附二卷一五

大學或問纂箋一卷中庸或問纂箋一卷一六

四書集注大全一七

張閣老四書直解原本一九

增補四書精繡圖像人物備考十二卷二一

四書考二十八卷二二

四書徵十二卷二三

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二四

四書反身録六卷二孟續補二卷二五

吕晚邨先生四書講義四十三卷二六

三魚堂四書大全三十九卷附論語考异孟子考异二七

駁吕留良四書講義八卷二八

四書朱子本義匯參四十三卷首四卷二九

四書自課録三十卷三〇

欽定本朝四書文三一

朱注發明十九卷三三

四書典制彙編八卷三四

酌雅齋四書遵注合講十九卷三五

四書大全學知録四種二十三卷字畫辨訛一卷三六

四書考輯要二十卷三八

御製繙譯四書六卷三九

學庸竊補十四卷四一

四書温故録十一卷四二

四書考异總考三十六卷條考三十六卷四四

論語注疏解經二十卷四五

論語古訓十卷附一卷四六

鄉黨圖考十卷四七

孟子二卷四八

孟子趙注十四卷音義二卷四九

孟子讀法附記十四卷五〇

孟子四考四卷五一

孝經大全二十八卷首一卷或問三卷附孝經翼一卷五二

四書左國輯要四卷五三

經玩二十卷五四

佩觽三卷五五

通俗編三十八卷五六

養蒙針度五卷五七

史 部

通鑑前編十八卷舉要二卷首一卷六一

潜庵先生擬明史稿二十卷六二

明史稿三百十卷目録二卷六三

繹史一百六十卷世系圖一卷年表一卷六四

李氏藏書六五

藏書六十八卷續藏書二十七卷六六

續藏書二十七卷六七

元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六九

古今萬姓統譜一百四十卷歷代帝王姓系統譜六卷氏族博考十四卷七〇

闕里文獻考一百卷首一卷末一卷七一

延平四先生年譜四種七二

孔子年譜綱目一卷孔門弟子傳略二卷七三

至聖先師孔子年譜三卷首一卷末一卷七五

朱子年譜四卷考异四卷附録二卷七六

王陽明先生年譜七七

李恕谷先生年譜五卷七八

國朝歷科館選録七九

歐陽文忠公新唐書抄二卷歐陽文忠公五代史抄二十卷八〇

欽定日下舊聞考一百六十卷八一

[乾隆]曲阜縣志一百卷八二

水經注四十卷首一卷八三

皇明太學志十二卷八四

詞林典故八卷八五

宋朝事實二十卷末一卷八六

欽定大清會典一百卷八七

幸魯盛典四十卷八八

欽定學政全書八十二卷八九

經義考三百卷目録二卷九〇

新鎸增定歷代捷録全編八卷首一卷九一

廿二史考异一百卷附三史拾遺五卷諸史拾遺五卷九二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目録一卷九四

子 部

孔氏家語十卷九七

新刻注釋孔子家語憲四卷九八

鼎刻楊先生注釋孔聖家語五卷首一卷九九

文公小學六卷附小學書綱領一卷文公先生年譜一卷一〇〇

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一〇一

性理大全書七十卷一〇二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一〇三

精刻大學衍義補摘粹十二卷一〇四

胡敬齋先生居業録八卷明胡敬齋先生文集三卷一〇五

困知記二卷續二卷三續一卷四續一卷續補一卷外編一卷附録一卷一〇六

汪子中詮六卷一〇七

小學疏義六卷一〇八

小學集注六卷一〇九

聖學知統録二卷一一〇

養正類編二十二卷一一一

濂洛關閩性理集解四卷一一二

女學六卷一一三

先儒正修録三卷先儒齊治録三卷一一四

五子近思録發明十四卷一一五

讀書日記六卷補編二卷一一六

西齋語録四卷一一七

童蒙觀鑑六卷附一卷一一八

滿漢合璧三字經注解二卷一一九

知本提綱十卷一二〇

清河書畫舫十二卷附鑒古百一詩一二一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一二二

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一二三

金罍子上篇二十卷中篇十二卷下篇十二卷一二六

天中許子政學合一集十卷一二七

知新録三十二卷一二八

慈溪黄氏日抄分類九十七卷慈溪黄氏日抄分類古今紀要十九卷一二九

能改齋漫録十八卷一三〇

七修類稿五十一卷一三一

十科策略箋釋十卷一三二

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一三三

讀書小記一三四

陔餘叢考四十三卷一三六

居易録三十四卷一三七

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一三八

藝文類聚一百卷一三九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目録二卷一四〇

唐類函二百卷目録二卷一四一

文苑彙隽二十四卷一四二

潜確居類書一百二十卷一四三

淵鑑類函四百五十卷目録四卷一四四

類書纂要三十三卷一四五

讀書紀數略五十四卷一四六

四書古人典林十二卷一四七

四書典林十二卷一四八

四書琳琅冰鑑五十四卷一四九

集 部

七十二家批評楚辭集注一五三

學約古文三卷末一卷一五四

全唐詩九百卷目録十二卷一五五

應試唐詩類釋十九卷一五六

濂洛風雅九卷一五七

明文鈔初編不分卷一五八

容城三賢集一五九

容城三賢集一六二

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一六四

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二十卷文集二卷一六五

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目録二卷一六六

宋儒文肅公黄勉齋先生文集四十卷一六七

白沙子全集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一六八

重鎸心齋王先生全集一六九

馮少墟集二十二卷一七〇

南雷文定十一卷後集四卷附録一卷三集三卷四集四卷五集二卷一七一

南雷文案十卷外卷一卷續文案吾悔集四卷撰杖集一卷南雷詩曆三卷子劉子行狀二卷一七三

恕谷後集十三卷一七四

戴東原集十二卷一七五

緝齋文集八卷首一卷附録二卷詩稿八卷首一卷一七六

萬善堂集詩集十卷文集六卷一七七

廿一史彈詞注十一卷一七八

徐文長四聲猿一七九

雅趣藏書一八〇

納書楹玉茗堂四夢曲譜一八一

學海津梁四卷一八二

叢 部

六十種曲十二集一八五

格致鏡原一百卷一八六

漢魏叢書九十六種一八七

稗海一八九

知不足齋叢書三十集一九〇

貸園叢書初集一九一

經訓堂叢書一九二

古愚叢書一九三

和刻本

大明律三十卷目録一卷附問刑條例一九七

學蔀通辯前編三卷後編三卷續編三卷終編三卷一九八

五雜俎十六卷一九九

群書治要五十卷二〇〇

滑动查看全部目录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综合编辑室

供稿 | 景晶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