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没写完,死不瞑目……”在1764年那个冷得让人哆嗦的冬日,京城里鞭炮齐鸣,一片欢腾。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有个文学大佬却悄悄离开了人世。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腕,称他第一无人敢称第二,他是《红楼梦》这部传世之作的缔造者——曹雪芹。
曹雪芹的人生里,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故事,这也是《红楼梦》格外细腻的原因。他的生活就像他写的贾宝玉那样,虽然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候,但最后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
曹雪芹出身于名门望族,属于满洲正白旗的包衣,他的曾祖父曹玺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为一等公,一家人享尽无限风光。
但是时间如同流水,慢慢地冲淡了曹家的光辉,致使曹家落魄。曹雪芹从小就特别聪明,无书不读,他的才华在家族落魄之后,更是显得珍贵。
只是时运不济,他的才华并没有被人赏识,也没有为他换来温饱的生活,正如他在《红楼梦》中写的那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冬日里寒风刺骨,曹雪芹坐在破旧的屋子里,裹着件旧棉袄,手指都冻得发红了,但他还是坚持写着。他的神情坚定,仿佛在和命运较劲,尽管有可能事与愿违。
他的身边堆满了乱糟糟的草稿和古籍,这些都是他的毕生所爱,也是他心灵的寄托。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经历了长时间的修改和润色,据记载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他经常为了一个情节、一个角色想半天,有时候甚至整夜都睡不着。
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词,他就急得直跺脚,连笔都摔了。但他一想到年少时家里的那些女孩们,她们的模样、才华都成了他创作的动力。
曹雪芹想要世人发现那些埋没在深闺之处的女性们,所以他笃定只有用大白话才能真实地描绘出这些女孩们的形象,于是就有了《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尽管曹雪芹的构思精巧,创作之心纯粹,但是生活并没有放过这位文学巨匠。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住在北京西郊的一个偏僻地方,过着吃不上饭的日子。这种苦日子让他的创作更加艰难。
有时候连买纸笔的钱都没有,但他还是坚持写下去,希望那些美丽女子的故事能流传下去。
那时候一不小心就可能因为一句话就被抓起来,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句话惹了麻烦。他得小心翼翼地斟酌每一个字句,生怕招来祸端。
这种对内容的限制无疑让他的创作更加困难,但也让他更加谨慎和严谨。这也是《红楼梦》中,遣词造句寓意模糊,引得后人众说纷纭的原因之一。
最终,面对重重困难,在一个窗外充满欢声笑语和鞭炮声的除夕夜的凌晨三点,曹雪芹从薄薄的草席中滚落,一头栽倒在了地上。他的家人被惊醒,赶紧过来扶他,但他已经连站都站不稳了。
他挣扎着抬起颤抖的双手,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书没写完,死不瞑目。”然后便一命呜呼了,他因为贫困无钱掩埋自己的尸体,甚至都没有留下一座坟墓。
现在,《红楼梦》已经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它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被后世广为传颂。
而曹雪芹的遗言和创作过程也成了人们口中的佳话。他用一生诠释了文学家的使命和责任,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