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我们看到宋希濂与同监舍的沈醉相谈甚欢,却对徐远举和周养浩不屑一顾。

电视剧这个情节是符合史实的:沈醉虽然和徐远举周养浩并称“军统三剑客”,关系却并不是那么融洽,他们被抓前,周养浩和徐远举互掐,毛人凤压不住,只好请沈醉做和事佬;被抓之后,徐远举又跟周养浩穿了一条裤子,想联手置沈醉于死地,宋希濂仗义援手,救了沈醉一命。

宋希濂对沈醉有救命之恩,沈醉在回忆录中也对宋希濂表示了尊敬,却没写周养浩为什么要杀他、徐远举为啥站在周养浩一边,相关人员的回忆录,对周养浩袭击沈醉一事前因后果的记载,好像也不太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醉在回忆录中只讲述了他如何“调解”徐远举周养浩的矛盾,以及他如何制止徐远举对江竹筠的无礼,但是邱行湘的外甥黄济人在《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中披露,在审讯江姐的过程中,沈醉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做了帮凶:“战犯大集中前,《红岩》作者罗广斌就审讯江竹筠一事在重庆白公馆采访了沈醉。说来奇怪。沈醉宁肯把自己建议将十根竹签打进江竹筠手指的暴行告诉对方,也不愿披露徐远举下令‘当场扒掉衣裤’的细节。”

沈醉在回忆录中却是另外一种说法:“江姐的怒斥,像连珠炮一样,使徐远举很尴尬。我连忙用脚在他的腿上碰了一下,小声说:‘你不会用别的办法?’后来他命令刽子手用竹签插入江姐的几个指尖里,结果还是得不到一句招供。”

沈醉在回忆录中说竹签插指尖是徐远举的主意,黄济人说那是沈醉的建议,而且还有《红岩》作者罗广斌可以作证,所以事情的真相一目了然。

沈醉在回忆录中说徐远举和周养浩见了被关进白公馆的沈醉很高兴:“当我被送进楼房时,徐远举、周养浩等人都惊喜地围过来问长问短,他们是早几个月前被押来重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沈醉回忆,徐远举周养浩确实是嘲讽过他,但那是在昆明钱局街陆军模范监狱时期,周养浩、徐远举、成希超、郭旭等人认为是沈醉把他们“交”给了卢汉,后来“误会澄清”,在重庆白公馆“重逢”的时候,就已经是“有福同享”的“好兄弟”了。

沈醉的回忆录,显然跟《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红岩密档》等史料有很大不同,沈醉没写的周养浩抡板凳事件,真相可能是这样的:有一次审讯人员在提审完周养浩,让他在笔录簿上签字时,中间夹着对他处理意见的草稿,上面写着“建议判处死刑”,还附有沈醉的揭发材料。

虽然年纪不大,但周养浩和沈醉都是有十多年经验的老特务,周养浩一看就知道自己被“判处死刑”,跟沈醉有莫大关系,于是就有了后来那一板凳:“周养浩看后胆战心惊,尤其痛恨出卖自己的沈醉。想到自己反正已是必死无疑之人,临走之前,也得拉上一个垫背。周养浩被押回监房,宋希濂、徐远举、沈醉都在,只见他怒气冲冲,提起一张小板凳就往沈醉头上砸去。幸亏宋希濂反应快,伸臂一挡,凳子掉到了地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犯管理部门建议将周养浩判处死刑,应该是确有其事,在改造战犯期间先后担任任公安部一局副局长、局长,公安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的凌云在《教育改造国民党战犯工作的回顾》中也证实了这一点:“记得1953年有这样一件事,某大区公安部对在押的三名职级较高、罪行较重、民愤极大的国民党战犯拟处以极刑,请示公安部。罗部长当即批示:‘刀下留人,杀之可惜。’”

其实像周养浩、徐远举那样的大特务,判处死刑一点都不为过,沈醉在交代材料中如实供述也无可厚非,但是绰号“猛子”的徐远举却大骂沈醉是“叛徒”、“无耻小人”,沈醉也只能苦笑着解释:反正咱们都活不成了,还不如有一说一竹筒倒豆子,记得多少就说多少,涉及到谁就交待谁。

徐远举并不像在云南起义通电上签过字的沈醉那样看得开,他依然喋喋不休地痛骂沈醉,甚至还抱怨宋希濂“多管闲事”,这也导致了周养浩徐远举与宋希濂的对立,最后发展到正规黄埔将军与军统将军级特务之间的势不两立——两伙人在没被抓前就互相看着不顺眼,这次有了宋希濂与徐远举之争,矛盾就更加激化,沈醉明显是跟宋希濂等人靠得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辽宁抚顺、山东济南、陕西西安、四川重庆和内蒙古五地战犯管理所的高级战犯转运到北京功德林,沈醉等人都因为“高级”而进京,矛盾依然没有化解,沈醉在回忆录中没有指出名姓的“惹不起”,其中一个很显然就是徐远举。

沈醉对那四个“惹不起”极尽嘲讽,还说了“三号惹不起(是一个军长,沈醉说了他部队的番号)”被一二号“惹不起”欺负的事情:三号在晒被子的时候,把别人的推开,把自己的晒到阳光足的地方,结果一号二号跑过来,把三号的被子扯下来丢在地上,还每人踩了一脚。

沈醉在回忆录中并没有写明一二号“惹不起”的姓名,但是我们查阅其他史料和回忆录可知,当时晒的是衣服而不是被子,徐远举把成希超晒的衣服挪开,把自己的搭上,为此徐远举还在小组学习的时候,给成希超当面道歉。

宋希濂一向瞧不起徐远举,总是在徐远举吹牛皮的时候当众揭穿,比如徐远举喜欢吹嘘自己是“特工奇才”,过去审讯地下党如何有办法,宋希濂毫不客气地讽刺:“无非是一拍三诈,到头来反弄得自己血压升高手脚冰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远举不敢跟宋希濂叫板翻脸,是因为他虽然也是黄埔生,但却是第七期,而且是武汉分校出来的,跟黄埔一期的宋希濂根本就没法比,陈赓将军到白公馆看守所看望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宋希濂、钟彬和曾扩情并请这三位老同学吃饭,并没有注意到同在白公馆的,还有个七期的小“学弟”徐远举。

没有吃上陈将军那顿好饭,徐远举又以特务心思展开了联想:陈学长不见我,是不是因为我是一个罪大恶极的特务,而且必然要被枪毙了?

更搞笑的是宋希濂吃饱喝足回来,还对着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主要是说给徐远举听的)饭菜如何可口、诸位同学如何排座位,就连喝了什么酒、端菜的是哪两位管教干部,都讲了一遍又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黄埔出身的沈醉和周养浩就当热闹听,而黄埔七期的徐远举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陈赓向宋希濂打了‘保票’,宋希濂肯定不会死,宋希濂也知道沈醉出卖他们也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条活命,这样宋希濂同情沈醉就是同类惜同类!”

徐远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最后算计来算计去,把自己气死了,这也算宋希濂一语成谶:1973年1月21日,徐远举缝纫的衣服质量不过关而又不肯认错返工,红头胀脸更负责检查的“同学”大吵一通,当晚就犯了高血压,并于23日在医院咽了气。

徐远举咽了气,周养浩想去投奔病危的老蒋,却被小蒋拒之门外只好飘零异国,沈醉则写了一系列回忆录,“军统三剑客”的不同结局,是不是性格使然?周养浩在战犯管理所要杀沈醉的原因,不同的回忆录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哪个答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