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俗话说:“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餐吃少……”

早晨,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是开启一天活力的关键。回想小时候,每天早上醒来,妈妈总会为我准备好可口的饭菜,最怀念的莫过于妈妈烙的菜饼。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更多地依赖于早餐摊的各种早点,或者在家匆忙应付一下,因为如今会做饭的父母真的不多了。

许多家长认为,早上起来吃点清淡的就好,白粥配馒头吃饱就算一顿。但这样的早餐,真的能给孩子一个活力满满的早晨吗?

01

早餐“黑名单”,4种早餐最伤胃,很多家长还在给孩子吃

黑名单之首:白粥馒头等精细粮食

这个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因为在老一辈人眼里,白粥和白面馒头是最有营养的。以前吃粗粮为主,细粮很贵,很少吃,所以就觉得大米和面粉最有营养。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白粥并没有多少营养,只是淀粉和水,说到底就是碳水化合物。它只会增加饱腹感,不能提供孩子身体各器官运作所需的热量。虽然吃清淡点好,但这仅指口味,而不是清淡到食之无味,营养均衡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体需要的不仅仅是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如果一碗白粥喝下,肚子已经很饱了,那还能吃下其他什么东西?早餐只吃细粮无法让孩子得到充足营养,不仅如此,长期早餐吃细粮还伤胃。

为什么呢?因为细粮好消化,胃部的消化功能没有得到很好锻炼,消化功能会越来越差,吃点不好消化的东西就容易反酸、消化不良。

尤其是早上,经历了一晚上的消化,胃里没有食物,只剩胃酸了,这时候吃些易消化的,胃酸没有被全部用完,就容易胃反酸。所以白粥配馒头这样的精细粮食组合,被我划分在“黑名单之首”。

这并不是说这些不能吃,妈妈要学会搭配,比如给粥里面加料,瘦肉、粗粮、蔬菜,都是可以的,这样就能让孩子吃得更营养。

黑名单第二:隔夜饭菜、咸菜

玉米糊糊配咸菜,或者白粥配咸菜,似乎是“天生一对”的绝配。这个观点什么时候才能被扭转呢?除了咸菜,还有隔夜菜。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些“低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宝妈听说过隔夜菜致癌的说法,虽然有人辟谣说“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但请不要忘记,孩子的肠胃还是较弱的。剩饭剩菜、咸菜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对孩子来说并不友好。

所以,爸爸妈妈们,别图省事,不要觉得微波炉热个剩菜,自己就能多睡几分钟。为了这几分钟,可能就把孩子的肠胃搭上了,得不偿失啊!

黑名单第三:早餐奶配混合早餐水果谷片

香香甜甜的,孩子很爱吃。谷片里面水果燕麦什么的很丰盛,感觉这就是开启活力一天的“密钥”了,但实际上你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远没有你想的健康营养。早餐奶,不能称为纯牛奶,充其量就是调制乳。何为调制乳?就是各种香精、食品添加剂和加了水的牛奶混合在一起的饮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小麦口味的,有核桃口味的,但如果你仔细看看配料表,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可能让你看花眼。小麦口味的真的加了小麦进去?不,只是固体麦精。里面还有很多的糖,脂肪含量也很高。

再来说说混合型谷片,水果干、燕麦片,都是些健康食品啊,但加工混合谷片的方式,把它们变成了高油高糖的食物!要想营养,纯牛奶加原味即食麦片就好,便宜还营养,何乐而不为?

黑名单第四:蛋黄派等开袋即食的小点心

懒惰的爸妈首选这个,省事儿啊!给孩子书包里塞几个,到学校也能吃,重点是,很多幼儿园还拿这个做下午茶的小点心。殊不知,这个东西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隐藏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只能算是零食,而且是高糖、高盐零食。随便拿出一个来,看看它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你会发现,里面的钠含量很高。这无形中会增加孩子肠胃的负担,最好不要用来给孩子做早餐。

02

如何给孩子打造健康早餐?

说了这么多,有些家长可能会问:“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孩子喝露水啊?”其实,除去这些食物,还有很多适合孩子吃的健康早餐。

例如,白粥里可以加料,比如做成百合莲子粥或八宝粥,搭配鸡蛋饼或者蔬菜饼,这就是一顿健康早餐。牛奶觉得无味的话,可以加入燕麦,配合水果再搭配烤馒头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注意营养搭配,而不是只吃细粮!

推荐的健康早餐搭配

百合莲子粥:百合、莲子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搭配米粥,不仅味道清香,还有助于孩子的消化。

八宝粥:由红豆、绿豆、糯米、莲子、花生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营养丰富,孩子吃了精神更好。

鸡蛋饼或蔬菜饼:鸡蛋饼富含蛋白质,蔬菜饼则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两者搭配粥类食物,更能均衡营养。

牛奶加燕麦:纯牛奶搭配原味即食燕麦,加一些新鲜水果,如香蕉、苹果片,不仅美味,还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烤馒头干:将馒头切片烤干,搭配牛奶和水果,不仅增加了食物的趣味性,还提供了多种营养成分。

各位宝妈,你们平常喜欢给孩子做什么早餐?快分享下你们的美味吧!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刊载此文是出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