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6月12日晚报道,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7日发布公告称,市旅委对全市景区日均游客量、最大承载量以及假日管控压力等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决定除部分重点景区和博物馆外,全市其他A级景区、文化场馆、宗教活动场所均取消实名预约。1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探访了解到,优化预约流程提升了市民和游客的游览体验,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苏州各景点、博物馆等文化场所都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告显示,苏州全市文化场馆中,除苏州博物馆本馆(姑苏区东北街204号)仍保留实名制预约外,其他一律取消,观众经安检后有序入馆参观。法定节假日和平时客流高峰期间,场馆将根据客流量进行现场引导。

“2024年端午假期接待观众9043人次,2023年端午假期接待3803人次,同比增长138%,”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负责人俞莉告诉记者,馆内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取消预约后,市民和游客可直接进入馆内游览,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单日客流量最高超过了3600人,创了新高。如遇人流高峰,服务人员会引导游客按照“苏式民居建筑风格”“递进式”往里走,进行适当限流,最大程度保证游览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观众无需预约,经安检后有序入馆参观。”在苏州碑刻博物馆门口,来自山东的游客马小姐惊喜地发现,优化预约流程后,既不用线上提前预约,也不用现场出示身份证等实名信息,可以快速通过入口,在苏州游景区、看展览各种体验都更方便了。苏州碑刻博物馆馆长宋萌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端午三天假期,接待了散客参观14460人次,比之前增加了三四成。

记者了解到,在苏州市A级景区、宗教活动场所中,除保留实名预约购票的7个景区(拙政园、留园、虎丘、狮子林、周庄古镇、同里古镇、苏州乐园)外,其他也一律取消实名预约。此外,未列入清单目录的景区景点线下人工售票、线上或现场扫码购票等环节均不再要求游客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预约入园和实名制购票都已经取消。”苏州市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接待人次较2023年增长了约36%。

全国多地景区博物馆纷纷取消预约

自上述苏州景区和文化场馆取消预约后,6月10日,上海市文旅局也公告,除部分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名单共列出29家)需实名预约或实名购票外,其余A级旅游景区及美术馆、博物馆等将继续全面落实参观免预约举措。

此前,“限量、预约、错峰”曾成为文旅部门的标配要求,全国绝大多数旅游景区都实行了线上预约买票,很多还要求输入实名信息。

但去年7月,“博物馆热”、预约难、研学团干扰秩序等引得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其中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合理实施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强调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

预约难的不止博物馆,还有热门旅游景区。文旅部随后下发的一份通知没有提到“限量、预约、错峰”,而是要求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并要求提高预约操作便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湖北等地从博物馆开始,明确响应。据北京市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供给和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除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北京市大部分博物馆均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观众不预约就可到现场购票或直接入馆,也可选择提前线上购票。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其官网表示,自2023年9月29日起,除湖北省博物馆及武汉市少数依托文物建筑、遗址设立的纪念馆、博物馆外,全省大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

据媒体统计,自2023年9月份以来,国内还有多个省市的博物馆陆续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

另外,北京的景区也在取消预约。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今年年初在介绍过去一年工作进展时表示,北京市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已推动95%景区取消预约。

既方便游客又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今年3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例行新闻发布会谈到老年人和入境来华游客需求的支付便利化和入园便利化措施时,提到将推动优化线上预约购票程序;常年预约空余量较大的景区,不实行预约,尽可能减少游客个人信息采集。

东南大学旅游系副教授黄羊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约是为了解决景区空间不足以容纳大量游客的情况,如果游客量不大,则没必要预约,“从采集个人信息的角度,这有泄露的风险。此外,为了便利入境来华游客,强制实名预约也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羊山指出,预约会给游客带来不便。首先,预约很被动,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预约上,给行程安排带来困难;其次,如果到某地旅游想去多个景区,不大可能都能预约上,时间会被打乱;第三,预约都是在线上,且入口不一致,比较麻烦,尤其是很多老人不知道怎么预约。

另一方面,对于景区管理来说,黄羊山指出,预约的好处是能够清楚知道每个时间段的游客数量,可以提前做好预案。但从便利游客的角度,黄羊山建议景区用其他方式来解决客流预测的问题,比如关注网上搜索量的变化,还可以监测前往景区道路的人流和车流量等,“用手机的位置信息可能更好,比如移动通信,或者地图App地理大数据。”

有媒体报道认为,全国各地文旅场所可谓数不胜数,数以几十万计乃至更多的景区都保存着大量的游客个人信息,风险是相当大的。它们采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不具备保护游客个人信息安全的能力。而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就会给游客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文旅场所取消实名制,不仅仅可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保护游客的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确定了个人信息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则”,非必要不得收集个人信息,必须收集个人信息的,也应该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内,不得过度收集。而游客到旅游景点参观游玩,景点只需要查验其是否购票,并没有收集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极目新闻综合扬子晚报、红星新闻、南方周末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