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有的孩子在学龄前就消耗掉了远视储备,入学不久就戴上了眼镜。而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视力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平时不健康用眼的危害,悔不当初。

山东的周蕊孩子今年三岁,之前到医院检测视力,被医生告知远视储备只剩50,而正常情况下,三岁孩子远视储备应该有250。一想到孩子未来“大概率会近视”,周蕊一时难以接受,因为自己和爱人视力都正常,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孩子的眼睛如此“不抗造”。

经过与医生沟通,周蕊才意识到,原来平时许多司空见惯的行为都在危害着孩子的视力。“孩子从小哭闹哄不好时,大人就把手机和平板里的动画片打开,孩子准能停下,所以现在用电子产品哄孩子都成了日常。孩子还爱看书,经常一看一个多小时不休息,有时天都快黑了还在翻书,我甚至觉得娃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现在想想,真是太粗心大意了。”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针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孩子视力完全正常的未过半(45.8%),处于边缘近视的占28.7%,25.5%已经近视。在不利于儿童视力健康发展的各种情况中,电子产品不离手排在首位(69.8%),其次是长时间用眼不休息(6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南昌的胡夏芸在孩子四岁时发现他频繁眨眼,还不停地用小手揉眼睛,就带孩子去测了视力,被告知远视储备已经消耗光,并带有散光。从医院回来后,她开始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还去一些社交平台跟其他宝妈交流。胡夏芸发现,不少家庭都在因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远视储备不足而焦虑。

“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视力出现问题了,才开始上心健康用眼、爱眼的问题。强制‘一键停止’过去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爱好,带着孩子出门活动,这样大人小孩都挺被动。”胡夏芸说,在孩子近视这件事情上,她一直非常自责,没有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

调查中,88.4%的受访儿童家长认同,家长在预防儿童近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超四成受访儿童家长(41.2%)感到现在的家长对引导小孩科学用眼意识普遍薄弱。

周蕊表示,医生再三嘱咐,要多带孩子进行有效的户外活动,平时少吃甜食,控制每次看书时长,保持正确的坐姿,与书本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一定得为孩子的视力健康把好第一道关。”

现在,周蕊每天都带孩子在室外活动至少两个小时。周末只要天气允许,一家人至少保证有一天的时间都在户外运动,爬爬山,望望远,“尽量减少在家玩手机的时间。希望孩子能慢慢爱上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胡夏芸也是,为了调动孩子户外活动的积极性,野营帐篷、折叠桌椅、儿童自行车、头盔护膝等装备都备齐了,“现在每天都在操心孩子眼睛的事,孩子做得不错会及时表扬和鼓励,希望这些措施能有效减缓视力的下降。”

(应受访者要求,周蕊、胡夏芸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