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晨,著名剧作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二任院长刘锦云因病离世,享年86岁。令人倍感痛心和遗憾的是,6月12日是北京人艺建院72周年纪念日,当天剧院还以线上直播与线下众多艺术家同观众见面的形式,精心策划了纪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人艺老院长、编剧刘锦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就在今年五一,北京人艺年度原创京味儿话剧《永定门里》登上首都剧场。这既是刘锦云为人艺创作的第六部剧作,也是他生前最念兹在兹的一部戏,而今心愿终于得偿,亦是对逝者的告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定门里》2024年首演剧照 剧照 杨明鑫(右)饰演肖大力,苗驰饰演冯静波。

1938年,刘锦云生于河北省雄县。在家乡读完小学后,他到北京上中学,并于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据说,他从小就是个小戏迷,在家乡时,每逢戏班子来村里搭台唱戏,他总是场场不落地跑去看,看完了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学着演唱。久而久之,好多唱词都能背下来。到北京上中学以后,学校附近就是天桥,那时的天桥正是大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地,年少的他成了那儿的常客,看新鲜,看热闹,也得到了民间说唱艺术的滋养。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攻文学的刘锦云不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且学习写诗、写唱词,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毕业后他服从国家分配,在北京昌平一家中学担任教师,也跟当地的农民一道种庄稼、干农活打成一片,后来又当了基层领导,扎扎实实地一干就是16年。漫长而艰苦的岁月给了他丰厚的生活感受,这些感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期然而然地变做了一堆可供写小说、编剧本的材料。”

改革开放后,厚积薄发的刘锦云开始登上文坛,并受到人艺老院长曹禺和著名艺术家于是之的关注与照拂,在1983年调入剧院。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剧坛,呈现出多元化、多轨制发展的开放态势,一种架构于“写实”与“写意”之间的新文体——新写实主义话剧逐渐成熟和成型,刘锦云在1986创作的《狗儿爷涅槃》成为了这类戏剧文体成熟的标志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狗儿爷涅槃》1986年演出剧照

《狗儿爷涅槃》剧讲述了农民狗儿爷一生的坎坷经历。狗儿爷本名陈贺祥,作为雇农,旧社会的狗儿爷饱受地主欺压,终于在土改革命中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分了土地,住上了旧日地主家的宅院,狗儿爷尝尽了好日子的甜头。谁知好景不长,先是人民公社,“大跃进”,后来更有“文化大革命”,使得狗儿爷人财散尽,终因想土地而发了疯。当历史进入了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狗儿爷丢了的土地财产重又回来了,而年轻的一代这时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土地以外,憧憬着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新的生活。狗儿爷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于是他拼着命,一把火投向了象征他一生命运轮回的门楼……

据说,曹禺在人艺排练厅看完该剧的连排后,紧紧地拉住编剧锦云的手说,“感谢你为剧院写了一出好戏,看戏时感到时光在哗哗地流啊。‘涅槃’,戏的名字就好。”后来该剧参加某艺术节受阻,曹禺闻言甚是激动,双手做出捧物的动作,大声疾呼:“这是一块玉啊!”

刘锦云曾在一篇创作自述中谈到,北京有句话叫“个人的梦,个人做”,就是说自己怎么写戏,各有各的招,谁也不能代替谁。“我写戏的题材,取决于我的经历。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农村,更熟悉农民,所以在创作的时候,过去的生活积累自然就成为了笔下的素材,比如《狗儿爷的涅槃》。再比如《阮玲玉》、《风月无边》这样的戏,是写艺人的,这是我到了北京人艺以后,仔细观察这些艺术家,观察从艺者群体,发现这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群体,剧院的那些人物

在我眼前活动,引起了我的创作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阮玲玉》1994年演出剧照

上演于1994年的话剧《阮玲玉》是刘锦云在上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他写的是心目中的阮玲玉,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旧时代艺人这一独特群体的象征。演员徐帆在剧中饰演阮玲玉,一演就是近三十年,成就了一段舞台佳话。也是在90年代初,刘锦云开始走上领导岗位,在接任人艺第一副院长兼党委书记的第三天,他便去拜访其时已经在医院病榻上的曹禺。其时,老院长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人艺的事不大好办哟,到时候你可不要哭哦。”

刘锦云在1997年时成为人艺第二任院长,直至2007年卸任。提起这位老院长在剧院的口碑,听听《永定门里》新闻发布会上现任院长冯远征对他的称呼就可见一斑,“在剧院里,我们都称呼老院长为‘锦云大叔’。”而那次媒体见面会,也是刘锦云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作为见面会上最大的焦点,今年已经86岁的他坐着轮椅甫一来到现场,便赢得了全体主创们的起立鼓掌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锦云坐着轮椅来到首都剧场观摩《永定门里》的舞美设计 摄影 王诤

那天,刘锦云在现场回顾了《永定门里》的创作过程,表达了自己的祝愿,认为能够在心爱的剧院再上演一个自己创作的新戏,堪称“人生的一大幸事”。他特别提到,在剧组看到了许多年轻人鲜活的面孔,并留下12个字祝福剧院未来“越办越好,前途无量,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