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在走一条危险的钢丝。”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3日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招致诸多批评。这增加了全球贸易冲突的风险。随之而来的将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关税战。惩罚性关税不会有任何效果:欧洲将失去的全球竞争力和加快能源转型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关税甚至将加速中国征服欧洲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汽车出海

欧盟对中国车加税引批评潮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认为关税是全球合作的障碍。“这也是事实: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不适合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她周三表示。德国工商大会(DIHK)也警告称,此举可能导致更大的贸易冲突。据汇丰银行估计,德国汽车制造商全球利润的 20% 至 23% 来自中国,现在他们担心来自北京的报复。此外,从中国进口到欧盟的汽车很大一部分来自欧洲制造商。

德国《经理人杂志》称,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周三重申了对欧盟的批评。 “从长远来看,反补贴税一般不适合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我们拒绝它们,”一位公司发言人表示。对计华关税的批评也来自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博世。 宝马首席执行官齐普策指出,那是错误的方法。欧盟委员会因此损害了欧洲公司和欧洲利益。保护主义可能会引发恶性循环。关税会导致新的关税和孤立。

《经理人杂志》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理人杂志》报道

德国交通部长维辛警告称,贸易战可能会爆发。经济学家中也普遍存在怀疑态度。德国Ifo经济研究所主任福斯特表示,首先,中国是欧洲汽车的重要销售市场。其次,来自中国的廉价电动汽车使汽车交通更容易实现电动化,从而实现经济脱碳。

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赫贝斯特雷特周三表示,“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贸易障碍,我们需要让世界贸易变得更加容易。”德国总理朔尔茨近几个月多次对关税表示怀疑。瑞典、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等欧盟国家,也反对欧盟加税。法国、西班牙等国则赞同。

冯德莱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莱恩

“消费者付出代价”

德国《商报》13日称,欧盟希望对比亚迪、吉利、上汽、特斯拉等制造商的电动汽车征收特别关税。他们的型号在欧洲的价格可能很快就会上涨。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去年仅有15644 辆汽车销往 19 个欧洲国家。吉利通过 Polestar 和沃尔沃进行全球扩张。上汽的MG 4电动汽车在欧洲大陆特别受欢迎,销量已超过 10万辆。这使其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之一。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该公司在中国为欧盟市场生产iX3电动车型和电动Mini Cooper。特斯拉、达契亚 (Spring)、奇瑞 (Omoda 5)、长城汽车 (Ora 03) 和蔚来汽车 (ET5、ET7) 等也将收取 21% 的附加关税。

德国技术专家点赞中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技术专家点赞中国车

德国汉堡一家汽车经销商工作人员马特亚斯对青木表示,此次加税对欧洲最畅销的中国品牌上汽旗下的名爵(MG)品牌影响最大。上汽的MG 4电动汽车目前在德国的价格约3.5万欧元起步。他们搞促销还可以获得4000欧元的亚马逊购物券。这款车的配置在同类型的车型中很有竞争力,赠送购物款更是锦上添花。但如果加上新的关税,就得增加近1万欧元的费用,这会严重影响其销售。

“消费者付出代价”,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称,中国采取报复性关税的风险很大。消费者很快就会为特殊关税付出代价:至少部分关税可能会转嫁给消费者。同时,欧洲制造商将更便宜、更好的电动汽车推向市场的压力正在减轻。

欧洲汽车业陷入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汽车业陷入困境

“这不会阻止中国的胜利”

“保护主义竞赛正在削弱欧盟。”瑞士《新苏黎世报》称,新一轮的保护主义和补贴浪潮是错误的答案。欧盟国家应集中精力创造框架条件,帮助其企业保持创新并在中国取得出口成功。保护主义竞赛最终只会支持弱势企业并阻碍结构性变革。过度恐惧不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欧盟的良方。

瑞士《时报》也警告说,这不仅关系到疲弱的欧洲的经济未来,还关系到能源转型:电动汽车价格上涨得越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减少的前景就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遥远。奥地利《信使报》批评欧盟,关税分散了真正问题的注意力:经济中的围墙就是关税。最终,围墙的建造者可能会将自己包裹在混凝土中。

比亚迪在德国车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在德国车展

“这不会阻止中国的胜利”,《经济周刊》认为,惩罚性关税不会有任何效果:从长远来看,关税甚至将加速中国征服欧洲汽车市场。很明显,如果中国公司想在欧洲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在当地生产电动汽车。

比亚迪的目标是到 2030 年成为该地区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该公司将在匈牙利建立一家工厂,并预计很快将在西班牙建立另一家工厂。奇瑞于四月份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西班牙生产汽车。其他公司也正在敲开欧洲主要合同制造商的大门。换句话说:中国汽车制造商不会消失。中国汽车最终会在欧洲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