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 博睿康展出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设备。马 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 驻华外交官现场感受C929的先进驾驶舱布局。陈 霞摄

本报赴上海特派记者 马 俊 戚席佳

编者的话:6月12日,由外交部外事管理司主办的2024年首场“携手央企 对话世界”活动在上海开幕。这次活动以“大国重器”为主题,携手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商飞公司,向全球推介中国大型高端装备制造的最新成果和明星产品。正如外交部外事管理司陈立司长在活动致辞中所提到的,中国致力于与各国共同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技术与服务,期待同各国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做大合作共赢的“蛋糕”。跟随这次活动采访的《环球时报》记者对此深有感触。

体验现代化的中国大飞机

这场“携手央企 对话世界”活动有来自28个国家的10位驻华大使、8位总领事和其他高级外交官共40余人参加。在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和总装制造中心,驻华外交官们通过主题推介、互动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近距离了解了中国商用喷气式客机的最新成果。据介绍,目前商飞公司有两款客机先后投入航线运营,其中ARJ21支线客机已累计交付国内外客户130余架,通航国内外150余座城市;C919干线客机于2023年5月28日开启商业首航,已向首家用户中国东航交付6架,主要执飞“上海虹桥-成都天府”“上海虹桥-北京大兴”“上海虹桥-西安咸阳”的往返航班。

在活动现场,驻华外交官们纷纷登上ARJ21支线客机、C919干线客机和C929宽体客机的展示样机,感受良好的乘坐体验和先进的驾驶舱配备,并向商飞工作人员了解这些中国国产客机的性能和未来规划。牙买加驻华大使亚瑟·威廉姆斯在参观结束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些客机的)驾驶舱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C919的驾驶舱布局采用了目前先进的综合显示技术,5块大尺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取代了传统的复杂仪表,同时为主副驾驶展示飞行数据、导航、通信、监视、电子检查单、气象和地形以及其他系统工作状态等信息。这样的全玻璃化驾驶舱不但更容易向飞行员提供多种类型的飞行数据,并且多个显示器之间可以互相切换,从而在同一时间为飞行员提供更加丰富的飞行信息和内容,显示也更加直观,人机功效更好。如此现代化的设计,吸引了多名外交官坐进驾驶舱拍照留影。

阿根廷驻华大使马塞洛·苏亚雷斯·萨尔维亚(马致远)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C929的商务舱和头等舱的座位都非常舒适,有着令人惊叹的大屏幕。”精心设计的内部布局也是很多驻华外交官进入这些展示样机后的最直观体验。据介绍,这些中国国产客机的座位设计都很有讲究,例如C919的经济舱座位尽管采用了常见的3+3布局,但中间座椅的宽度比两侧座椅略宽,这种“中间座最宽”的设计能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人性化的细节改进让驻华外交官们印象深刻。

中国国产喷气式客机的优良性能也吸引了这些外交官的兴趣。摩洛哥驻华大使阿卜杜勒卡德尔·安萨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希望中国商飞有兴趣在摩洛哥设立生产基地等方面与摩洛哥展开合作。”威廉姆斯表示,期待着牙买加和中国的机械师与飞行员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蔡簦合接受采访时提到,商飞在今年年初的新加坡航展上首次展出了ARJ21和C919客机并进行了飞行表演,而在这次活动中,他近距离体验了这两种中国生产的客机,“感觉不错”。在被问及新加坡未来是否会考虑引进C919时,他表示,新加坡是国际航空枢纽,“如果有这样好的产品,我们肯定会考虑的”。

中国机器人吸引了广泛关注

而在汇聚了大批机器人龙头企业的上海张江机器人谷,精密的医疗机器人、可以与人交流握手的人形机器人、灵活的工业机器人、能够自动下潜到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柔性仿生机器人一一展示。各种先进机器人让见多识广的驻华外交官也感到好奇。

让《环球时报》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博睿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脑机接口系列产品。美国“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投资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在今年1月进行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人体试验虽然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激进的技术路线也受到很多批评,尤其是接受手术的志愿者在手术后还出现部分电极脱落的情况。而博睿康的相关产品在技术路线上没有那么激进,而是更注重安全性、实用性和效果的平衡,以确保这些先进技术能更快地投入实用,给需要的患者带来切实帮助。

例如该公司在会场展出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设备采用半侵入式技术,即不需要切开颅骨,只需将硬币大小的设备嵌在颅骨和头皮之间,通过微孔隧道将电极放在硬脑膜上,这样可以在确保清晰采集脑电波的同时又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它的外部设备也只有手机大小,可以非常方便地携带。这套设备可以便捷地借助磁吸线圈电极为植入的微型电子设备提供能源,借助双向通信的方法把脑电波信号传递出来,在最小创伤的情况下实现脑电信号的稳定采集。博睿康此前已经完成了基于该设备的全球首例人类脑机接口手术,比“神经连接”公司今年1月的相关试验还要早3个月。据介绍,接受首例植入手术的这名患者原本颈椎以下部位已经瘫痪,手术后经过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已经恢复了手部的运动和感觉。而且8个月过去了,这名患者现在恢复得很好,也避免了出现类似电极脱落等风险。

另一种引起不少外交官兴趣的产品是便携式无线脑电信号采集系统。外形就如同一个奇怪的毛线帽子,可以收集佩戴者的脑电信号,工作人员只需要戴着它注视眼前的屏幕,就能隔空指挥地面小车的前后左右行进或车载机械臂进行抓握等动作。

当在场的驻华外交官问及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时,博睿康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技术的完善,这种脑控技术的未来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可能出现直接脑控的无人机或无人车,或者是脑控的智能家居——只需要在脑中设想就能打开家里的空调或关闭电视。它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合在于元宇宙和增强现实(AR),可以帮助人类在赛博空间与真实世界之间快捷地建立起稳定的联系。

感受科技助力的中国造船工业

驻华外交官们13日上午还走进中国船舶集团参观,加蓬驻华大使波德莱尔·恩东·埃拉表示,通过此次论坛交流和参访活动,直观感受到中国船舶集团的雄厚综合实力与积极合作意愿。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船舶集团强大的造船能力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是用于运输零下163摄氏度液态天然气的专用特种船舶,负责将液化天然气从供应终端运往接收站,它与豪华邮轮、航母一同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厂是中国首家成功摘取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的企业。LNG运输船必须具有高可靠性,是因为液化后的天然气易燃易爆,一旦爆炸破坏性堪比“氢弹”“原子弹”,因此LNG运输船的液货围护系统必须保证零漏点。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厂则在专门装运液化气的超大型全冷式液化气运输船(VLGC)领域拥有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率。VLGC可装载丙烷、丁烷等液化石油气体等。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超巴拿马型汽车运输船采用双燃料动力设计,具有排放清洁度高、油耗低、营运灵活、维护便利及盈利能力强等诸多特点。

而中国船舶集团如此强大的造船能力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撑。例如成立于2016年6月的江南造船数字造船实验室,就是通过机舱沉浸式数字模型、船舶VR交互系统、AR工程应用等新手段,研究船舶数字化研发设计的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新体系。

阿根廷大使马致远对于这次活动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像这样的活动使各国驻华使节能够聚在一起,亲眼目睹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