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师成本最低和自由度最大的自我培训,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帮手;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上几天,笔者参加了几所学校的教师读书活动。

活动时有教师提出,平时他们都读书不少,但效果式微,这究竟是为什么?笔者以为,主要是他们读书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比如他们在读书时缺乏思考,缺乏与教育教学的对接,缺乏与自己的专业发展相结合,缺乏和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等等,总之,他们没有读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留下读书的痕迹,更没有把读书转化为实践。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教师的读书不妨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要与思考相结合。也就是我们在读书时,要让思考“在场”,但思考的最佳方式是写作;因此,我们要做到边读书边思考边写作,就像歌德说的那样,“有丰富阅历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所谓看到纸的背面,意味着我们的眼睛要像“x光机发出的射线一样”,去“穿透书本”,进入到书的“内核”,与书中的内容或贤人进行深度对话,既读出书的精髓,读出书的“亮光”,又读出自己的想法,且把思考中冒出来的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用写作的方式及时固定下来,然后梳理、归纳、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经验,不断积累和沉淀,使之上升为草根理论。

事实上,读书、思考和写作是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因子,这三者既互相依存,又相互促进,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读书时思考得深了,书就能读出新意,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这样读书既能在我们的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又能扩大思想和智慧的“内存”,更能用读书和写作的“亮光”去照亮我们的教改之路。因此,我们要以思考为载体,擅做读书和写作的长期主义者。

二是要与自己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海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先生说,“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句话不仅仅指读书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读书这一途径,教师能够进行自我提升,既改善师生关系,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寻找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无数事实都证明,许多教师就是靠持续不断的读书,才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当然,对于更多的普通教师来说,你目前的需求和困惑是什么,你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弥补短板,你必须做好自我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精心制订出读书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用心选读适合自己和自己需要的书,而且要忙里偷闲,养成习惯,坚持每天都能读一点,哪怕每天只能读上十几分钟或半个小时,只要不停止阅读,一个月就能读上1本书,一年读下来就是12本书;如果工作40年,就能读上接近500本的书籍,这时你想不成为好教师都难。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好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文理兼备,古今中外都要略知一二,用丰富的学识去影响学生,打动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跳出学科阅读的小圈子,擅做读书的“杂家”,也即我们还要多读一些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等与教育教学关联不大的“无用的书”,促使“无用”变成“有用”和“大用”。

三是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按理说,读书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教师根本没有把所教的知识弄明白,就火急火燎地进行教学,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讲不清,道不明”;有的含糊其辞,用模棱两可的说法忽悠学生,有的看似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则缺乏实质性的指导……以上种种表现,正是因为他们读书不够,才导致专业知识匮乏,才造成了教学底气的不足。

“腹有诗书气自华”。记得李镇西老师多次对青年教师说:“你一定要让你的学生迷上你的课!而让学生迷上自己的课,作为教师,自己的肚子里就得‘有货’;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老师‘满堂灌‘,从原则上说这是对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 认为,只要教师肚子里真的有学问,那他无论怎么教,甚至哪怕他‘满堂灌‘,都叫‘素质教育‘,都叫‘新课改‘”!

因为肚子里“有货”的教师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更能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

况且,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知识渊博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自己要读好书,而且要在课堂上挤出时间组织和指导他们读书;无论什么学科,我们都要组织他们“读、思、议、说、问”,并引导、鼓励他们把想法和困惑等说出来、写下来,通过强化训练和科学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被动读书走向主动读书,他们的阅读习惯就能慢慢养成,阅读能力就能慢慢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再也不成问题;这样,我们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此乃教育教学的双赢之举。

四是要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应该说,课改的深化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的课程做支撑。教师为此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也就是我们除了要教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要建构和完善校本课程,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融入生活和社会,把生活中的相关元素,包括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等经过梳理、归纳总结,纳入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长,了解社会真相,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家国情怀,为了未来建设家乡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早做准备。

因此,我们除了读好教材、教参和相关的文本,除了读好经典著作、文史哲科、网络书等有字之书,我们还要读人、读事和读物,更要读懂生活和社会这本无字的“大书”和“活书”。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唐杰 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