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大成镇启动黄皮采摘季,不断延伸黄皮产业链

一颗黄皮的七十二变

■ 海南日报记者 吴心怡

6月13日,一场黄皮的“聚会”在儋州市大成镇花源田文创基地举行,大成镇各村农户带上村里最甜最新鲜的黄皮前来“赴宴”,黄皮干、黄皮鸡、黄皮粽子等黄皮制品也大展风采,活动现场黄皮香气扑鼻。

这是儋州市2024年第二季度乡村振兴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儋州(大成)黄皮采摘季启动仪式现场,儋州以黄皮为媒,搭建乡镇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桥梁,推动儋州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皮采摘季启动仪式现场。通讯员 羊文彪 摄

变身美食“好原料”

“别看这个黄皮粽子小小的,工序可不少呢。”启动仪式现场,大成镇一家粽子摊位前围满了人,负责人李绍云热情地售卖着自家的黄皮灰水粽。“要用大成当地的黄皮树枝烧成灰,过滤成灰水,用来浸泡糯米,再按传统手法扎制、蒸煮。”李绍云说,这样做出的粽子口感清爽,不容易腻。

俗话说“海南黄皮看儋州,儋州黄皮看大成”。大成镇黄皮种植历史悠久,种出的黄皮具有皮薄、肉厚、多汁、味甜的特点。每年5月至7月是黄皮果实的成熟期,大成镇便进入了“黄皮时间”,据统计,目前全镇共种植黄皮6000余亩,年产量300万斤,产值约2000万元,除了直接销往市场外,许多黄皮被送进加工厂,“摇身一变”成了各种黄皮美食。

“我们带来了一大筐黄皮粽,现在只剩十几个了。”李绍云介绍,除了黄皮灰水粽,现场还带来了斑斓黄皮粽,这是该公司去年推出的新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另一边,儋州广和食品有限公司带来的五仁黄皮月饼也受到热捧。“我们把黄皮果干加进传统的五仁馅里,让月饼口味更有层次感。”该公司负责人田凯文说。

除了黄皮粽子、黄皮月饼,启动仪式现场还有黄皮干、老盐黄皮水、黄皮凉粉等黄皮美食,许多游客品尝后直呼美味。“没想到黄皮能做成这么多特色美食,真让我大开眼界。”游客陈女士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儋州市大成镇村民展销黄皮。黄桂风供图

变身致富“金果果”

“我家就在‘海南黄皮王’附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在树下玩耍,那棵树很大,可以遮挡阳光。”回忆起童年,大成镇南吉村村民符鼎舜说,那是充满了黄皮香气的。

他所说的“海南黄皮王”是一棵有着300余年树龄的黄皮古树,树冠雄密,蔚为壮观,每到夏季,“黄皮王”便结满黄澄澄的果实,清新的果香四溢,摘下一颗品尝,酸酸甜甜,“村民都抢着吃。”符鼎舜说。

曾经,这样好的老树和果子,却因“藏在深闺”而“无人识”,无奈地等着果子自然掉落。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专程来到南吉村,只为体验亲手采摘黄皮的乐趣。

游客涌入小村庄,符鼎舜看到了商机,在自家院子开起一家名为“符氏黄皮鸡”的农家乐。“我家的招牌菜有黄皮鸡、黄皮猪蹄、黄皮五花肉等等,都是用自家黄皮树上的叶和结的果来做的。”据符鼎舜介绍,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要接待300多人,忙得不可开交,自家100多棵黄皮树都“不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展销的黄皮。海南日报记者 吴心怡 摄

“端午节3天,南吉村总共迎来了几千名游客,都是过来体验采摘的。”推赛村党支部书记符智伟说,随着黄皮产业的发展,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为了推进果旅融合,大成镇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禀赋,以“民宿+乡旅+康养+特色农业”为主题串起了一条旅游路线:新营村(鹭鸶乐园)—南吉村(百年黄皮树)—调南村(见血封喉“红军树”)—新风村(乡村民宿),让黄皮产业带动更多村庄发展。

变身招商“金钥匙”

活动现场,喜笑颜开的不只是大成镇的农户们,还有海南深黄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符明堂。“我们和大成镇推赛村委会签约,将在推赛村建设一个黄皮加工厂,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符明堂说,黄皮全身都是宝,成功签约让他看到了更加明亮的产业前景,“我们计划投资2000万元,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黄皮产业,预计3年后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在当天同时举行的儋州市2024年二季度乡村振兴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大成镇相关负责人以黄皮为媒,向广大客商敞开好客的怀抱。“大成镇大力发展黄皮、木耳、花卉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是块投资兴业的‘福地’。”大成镇相关负责人说。

如同金灿灿的黄皮果,本次招商引资推介会热情洋溢,现场共签订8个项目合作,涵盖农业、旅游业等,总投资达12.17亿元。

(海南日报那大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