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船大桅杆上,吊着一个大铁桶。出海打鱼时,由眼神好、经验拔尖的渔民沿着梯子登上桅杆,站在铁桶里,一手拿着三角彩旗,两眼盯着大海,看到哪里有鱼群跳跃,他就手拿小旗向船老大打旗语,船老大立即吩咐舵手转舵,向鱼群跳跃处撒网。人们把这个站在吊桶里向大海瞭哨的人,叫做“渔眼”。渔眼的小旗指到哪,船上的人就招呼:“渔眼指路喽,快去发财哟!”不一会儿,就把船划到渔眼指的地方撒网,果然是网网不空有大鱼。渔眼本事高低,关系到渔船打鱼丰欠。渔眼和船老大一样拿双份儿劳金,自古以来没人攀得了。船上的伙计都心服,再吝啬的船主也认着付劳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年间,渔家人坐舢板出海打鱼,没有渔眼,也用不着专人瞭哨。在木船安上大桅之后,打鱼船也没有渔眼,直到明朝燕王扫北之后,外长山群岛渔船越造越大,在一艘五桅五篷大渔船上,最先有了专管瞭哨的渔眼。

燕王当了明朝的永乐皇帝,下令沿海造大船,最大的宝船让“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带走了。打鱼船多到了五桅五篷,载二百石重的鱼虾,在海上打鱼越走越远,哪一艘船上都是船老大带二十四个伙计,不用说,这大船是船主的。船主不上船,雇个船老大,让船老大挑伙计。这船老大雇人一般都挑身板儿棒的。想不到有个姓李的船老大,偏偏雇了个一条腿的渔民当伙计。

这个渔民是广鹿岛人,姓吴,本来是个打鱼的能手,体壮如牛,不曾想在一次出海时被鲨鱼拱翻了舢板,他手拿鱼叉斗鲨鱼,鲨鱼被他叉死了,他也被鲨鱼咬掉了一条腿。残疾人出不了海,家里上有七十岁的老妈妈,下有两个十来岁的儿女,家境不富,又折了顶梁柱,日子过得很紧巴。想到船主家找活干,谁也不雇一条腿的瘸子。这一天他正发愁,恰好遇到了从长山岛来的渔船,和船老大唠起打鱼的事,船老大觉得这人对海流渔汛了如指掌,船上正缺这么个人出点子,又看这个残疾人可怜,就用他当了五桅大渔船上的伙计。这吴瘸子一上船,就有人嘀咕开了:“弄个一条腿的上船,不能挑,不能扛,扯累咱大伙儿多出力,二十四个人的活计,二十三个人干,这船老大也太那个了!他当善人,沾咱大伙儿的光,弄个残疾人大伙儿养!”

还没等船老大吩咐活儿,有人就支使这新来的伙计:“吴老弟,挑担清水上船吧!”吴老弟可真听话,提着木桶,拄着拐,迈着瘸腿就要走。憨厚的伙计不忍心,抢过大桶跑着提回了水。吴老弟怔怔地望着提水的伙计,眼里滚下了大颗的泪珠。

船老大走过来,知道了这件事,火了,冲着伙计们说:“咱们都是卖背肩子的渔家人,到这大船上干活,我当船老大的没吱声,是谁支使吴大哥挑水难为他了?往后,谁要再干这不仁不义的事,我李大就动“五巴扇”把他打下船!告诉兄弟们,这位吴大哥是我请来的能人,多打鱼虾全靠他,他要和我住在一起,船主得给他和我一样多的双份儿劳金!”

伙计们一听全愣住了,船老大的脾气他们知道,说话一是一、二是二,他要给这个瘸子双份儿劳金,看来是个孙膑似的瘸子,准有两下子!

吴老弟含着泪向众人施个礼说:“诸位大哥,小弟吴亮是个残疾人,上船挣点钱养家湖口,往后多承诸位大哥关照,我吴亮全家都谢谢大家!我一定铆劲干,少拖累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伙计们本来就挺同情这个残疾人,刚才让他挑水的人也只不过是开个玩笑,听了船老大和吴亮这番话,都说:“咱都是卖背肩子的,相互帮个忙嘛,应该的,应该的!”

船老大这时放缓了口气,对伙计们说:“咱们这渔船装二百石鱼虾,干活儿光有虎劲还不行,还要有谋略。吴亮老兄和我在岸边唠嗑儿时说,这海里的鱼到处游,追上鱼群去撒网,什么季节换什么网,你们懂吗?不懂。我请他上船当渔船的眼睛,他指到哪,咱们船就开到哪,要是打上鱼来,咱大家都托他的福。要是打不上鱼来,你们也不应该刁难他。残疾人,过日子不容易,咱们齐心协力干吧!”

吴亮上船和船老大唠了半夜,第二天找来一个大木桶,两捆绳子,两架梯子,让伙计们把大桶拖到梯子顶上,牢牢地绑在大桅杆上。

船要起锚的时候,船老大在船上焚香祷告一阵之后,对众伙计说:“送渔船的“眼睛'正位!”一个膀大腰圆的小伙子把吴亮背在背上,沿着梯子爬上了在大桅上绑着的木桶里。里边放了一把马杌子,吴亮坐在马杌子上四下瞭望,用手把黄旗一指,船老大看见了,马上喊:“满篷,左满舵,启航喽!”

船上的伙计们麻溜儿地喊着拉篷号子,升起五条桅杆上的大篷,推动绞车起了锚,大船沿着“之”字形路线,向吴亮黄旗所指的方向驶去。

船走出二十多里海路,吴亮又把红旗摆动,船老大立即吩咐撤网。只见海面鱼跃清波,大网里沉甸甸净是鱼。十二个伙计往上拖,没拖动;十六个人拖,还是拖不动。

船老大吩咐舵手把稳舵,跑到甲板上,把船上二十一个伙计都叫来拉网。船老大亲自领着喊号子:“好一个满汤起呀-”众人齐声呼应:“哎嘿哟,哎嘿哟!”一起用力猛地把网拖上来。只见活蹦乱跳的大鱼闪着光,又大又多装进舱里。又撒网,又是满满登登一网鲜鱼。连拖了十二网,一个大舱装满了,忙活了一整天,十个大舱全装满了。

五桅五篷大船载着二百石鲜鱼送到金州鱼行卖鱼时,赶上了早市,顺顺当当卖了好价钱。这一下子,伙计们都对瘸子吴亮伸出了大拇指,看来这个“渔眼”果然厉害。

这一年,船上的伙计每人都多挣了一百多吊铜钱。大伙儿忘不了“渔眼”吴亮的功劳,非要给他双份儿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亮对船老大说:“李大哥,我懂海情鱼情,可你要是不给放这个合适的地方,我再有本事也白搭。这双份儿钱,我不要!”

船老大说:“要是我拿你当瘸子看,就不会把你请到船上,渔船也不会多打鱼虾大伙儿发财。当初上船就讲好了的,吴老兄和我这船老大一样,拿双份儿劳金,这钱啊,你无论如何要收下!”

从此以后,吴亮在这条船上当了二十多年渔眼,一直拿双份儿劳金。在他病重的时候,全船的伙计都来看他。吴亮向伙计们传授了他当“渔眼”的经验:“打鱼人,晚看海火,大鱼都向海火跟前游;白天看海面,鱼跃清波大鱼多;还要看季节,秋冬鱼群要南下,春天鱼群向北游,春天章鱼、黄鱼多,秋天大虾管劲儿拉……各种鱼不同禀性,当“渔眼”的都要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才能不跑空趟多打鱼。”

后来,这船上的伙计到各个船上,有的当了船老大,多数人当了“渔眼”。渔船上有了“渔眼”就能多打鱼。从此,“渔眼”成了船上不可缺少的行当。直到现在,渔船上还有“渔眼”,只不过是把桅杆上的木桶变成了铁桶,变成了特制的桅斗,“渔眼”换上了挂“长”的名字,叫做“捕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