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是医生,也不是养生专家,但是,他对养生之道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他还分析过孔老夫子的病情。

有一次,毛主席和保健医生徐涛聊起了饮食问题,说:“孔老夫子吃饭很讲究,有几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不吃,食物变色变味不吃,烹调不合宜不吃,不到吃饭时间不吃,这些都很合乎科学,不过孔老夫子有胃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涛奇怪地问:“孔老夫子的这些饮食习惯很科学,为什么会有胃病?”

毛主席就解释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东西搞得那么精细,不就是消化不好吗?而且,他喜欢吃姜,姜性温,孔老夫子有胃寒,用姜去寒暖胃。”

然后,毛主席又说:“我看他还有胃下垂。”

徐涛更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他有胃下垂?”

毛主席笑着说:“他胃不好,又忙着周游列国,吃了饭就坐着车子赶路,一路颠簸,不就得胃下垂了吗?”

徐涛听后,也深以为然。

这就是毛主席强大的推理能力,能从别人司空见惯的小事中,推论出一个别人都想不到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毛主席对孔老夫子的饮食习惯是很不认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形成了毛主席自己独特的一套饮食习惯,或者说养生之道。

比如孔老夫子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毛主席就很反对,认为吃得太精细对身体没好处,肠胃得不到锻炼,渐渐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毛主席对饮食没什么讲究,有什么吃什么,尤其喜欢吃粗粮,还特地让厨师在米饭里面加上糙米、小米、红薯。

从现代养生学来说,适当吃点粗粮是有益健康的,有利于促进肠道消化,比光吃细粮要好得多。

还有孔老夫子说的“不到吃饭时间不吃”,毛主席也是做不到的。

首先,毛主席的作息时间是晨昏颠倒的,习惯在晚上工作,白天休息,所以,毛主席的吃饭时间也是在夜里,还说自己过的是“月亮时间”,不是“太阳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毛主席很反对“一日三餐”的说法,认为“一日三餐”就是教条主义,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有的人胃口好,工作强度大,就可以多吃几顿,而有的人天生胃就小,平时也没什么工作,就没必要吃三顿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定,而不是非要统一“一日三餐”。

第三,毛主席的工作太忙,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直到感觉很饿了才会吃,根本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

说到底,毛主席是很反对“教条主义”的,一向主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什么时候吃饭,而不是一概而论。

另外,在吃什么东西上面,毛主席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很喜欢吃红烧肉,其实,毛主席对油腻的东西都很喜欢吃,甚至连炒菜都喜欢用猪肉,不喜欢用植物油。

保健医生多次劝他,说猪油容易引发很多疾病,用植物油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毛主席根本不听,还说:“我想吃什么,就说明我的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后,能被消化吸收,那就说明吃得对头了。所以,你们谁也不要命令我不吃什么、要求我吃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健医生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经常会推荐一些高级补品,比如人参、燕窝等等,但是,毛主席从来不吃。

有一次,印尼华侨给毛主席送来一只非常珍贵的大燕窝,足足有31.5公斤,保健医生非常高兴,说这下就不用担心毛主席的身体了,结果没想到,毛主席一口也没吃,直接就让人送到了人民大会堂,用来招待外宾。

后来,毛主席对身边的护士孟锦云说:“有些所谓高级的东西,我可并不认为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有些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如果某种食物皇帝皇后吃过,什么名人大官吃过,它的名望就高起来,甚至高不可攀,神乎其神。所以,有些有权、有钱的人是绝不肯放过这些食物的,仿佛吃了皇帝吃过的东西,自己便成了皇帝;吃了名人吃过的东西,自己便成了名人,这就叫沾光吧!”

可见,在毛主席看来,这些所谓的高级补品,都只是人们在爱慕虚荣罢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交“智商税”。

另外,毛主席还自己总结了一个养生之道,就是四句话:“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要想健康长寿,照着这四句话做就行了。

(参考资料:《平民毛泽东》《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毛泽东的幽默智慧》《毛泽东的保健生活与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