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1日宣布实施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劳动者求职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一方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意义重大。另一方面,稳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越是临近毕业季,就越要抢抓时间窗口,开动脑筋拓展更多岗位,为稳就业、促就业注入强大动力。

打造能量“补给站”。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就业市场,还会面临简历制作没经验、面试答辩缺技巧、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因此,学校要及时把问题解决掉、情绪化解掉,让高校毕业生积蓄重新出发的力量。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要发挥好能量“补给站”的重要作用。譬如,苏州姑苏区已经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赋能专项行动,通过导师助学、服务助力、企业助业三项计划,实现职业指导提升一批、服务保障促进一批,专场招聘就业一批,促进高校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拓展就业“新空间”。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方面,要统筹线下招聘活动,聚焦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开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收集重点企业等招聘岗位信息,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就业帮扶。同时,还要在高校毕业生较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性专场招聘活动;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兼顾其他各类群体求职需求,开展群体性专场招聘活动,为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求职应聘拓展更多的“新空间”。

建好就业“花名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烦恼”,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这些未就业群体,也是由一个个普通学生构成,他们每个人的就业意愿、专业分布、能力禀赋、家庭背景、求职意向地等等,都是就业帮扶举措能否有效的考量因素。因此,要建立实名制台账,把就业服务工作向精准方向延伸,让就业帮扶工作更有针对性。精准助力大学生就业,还体现在对就业困难群体的重点照顾。那些来自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应当是重点帮扶对象。

树立择业“新观念”。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要从需求端着手,也要在供给端发力,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面对就业,很多人都想往“北上广深”挤,扎堆在机关、国企和百强的外企。事实上,基层也是高校毕业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有才华、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到哪都可以“落地”。只要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在基层也能干出一番事业。因此,教育部门也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表面上看,就业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但从深层次看,人才的流动,合理地分布,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机遇和财富,为经济提质增效持续“供热”。当前,距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十多天了,相关部门做好配套措施,开展就业指导,保障毕业生就业,实则就是为经济“供热”提供“燃料”。不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职”引未来,筑梦远航,让更多青年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