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小文>

「我为宗先生哭,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哭,我为中国哭。今天,我想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哭,却挤不出一滴泪。明明是学界泰斗,却以一个艰苦朴素道德模范的形象为人所知。」

以上,是李泽厚悼念宗白华时,所说过的话。这句话,放在李小文身上,也同样适用。「明明是学界泰斗,却以一个艰苦朴素道德模范的形象为人所知。」

如果不是因为李小文一张照片意外走红,或许很少会有人注意到泰斗级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的他,发型凌乱,穿着朴素,赤裸的脚套着一双黑布鞋,翘着二郎腿做报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在做「脱贫报告」。

照片走红后,关于李小文的身世,以及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才开始浮现在公众眼前。

01.

李小文出生在自贡。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在解放初期来说,李小文已经优于很多人。

这并没有养成李小文的娇气,相反,他天生「野性子」。从小不爱穿鞋,光着脚四处溜达,就连后来见女朋友家人也光着脚。

「野生」性格,中学时期就展现出来了。初中时,李小文做了一个警报灯,一到下课时间马上就响,提醒老师下课。

李小文还自我调侃,我比同学平均小两岁,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突出,只求及格回家不挨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按当时‘标准’,真是个不讨喜的学生。

1965年,李小文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是姚文元写的,叫《评海瑞罢官》。有些文学底子的他,看完不太服气,写了篇反驳的文章,给报社寄去。

美滋滋地在家等着回应。结果回信不是一颗「糖」,而是响亮的「一巴掌」。那篇稿子被有心人利用,导致大学毕业后,直接被发配去了农村去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小文出生优渥之家,哪吃过这种苦?李小文不怕。一边务农,他一边还学习了修理柴油机、拖拉机等各种技能。一年后,李小文被分配到绵阳无线电厂当技术员。

研究生招考恢复后,李小文没闲着,报考了中科院遥感研究所杨世仁教授的研究生,一次通过。李小文脑子很活泛,从小到大,没有他琢磨不成的事。

1979年,讲着一口川音普通话的李小文,到加州圣巴巴拉分校实验室留学。一行6个人,他基本独处,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泡着。两年后,李小文顺利获得地理学硕士学位。

李小文没选择回国,而是继续深造,又得了个地理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02.

留学生涯很清苦。李小文留学时,花的是国家公费。每人每月400美金,这点钱在美国刚够租房,还得自己做饭吃。李小文是在苦日子上磨练过的人,这点苦,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

别说没钱,就算有钱,他也不趁钱,晚年时他把120万元奖学金悉数捐出,称「孩子都在美国,我没有负担。」

李小文在美国的唯一消遣,就是看小说,这项娱乐不花钱,还能取乐自己。他最爱读金庸,金庸的武侠小说基本看了个遍,最喜欢的就是《笑傲江湖》的令狐冲。放荡不羁,爽朗豁达,不拘小节的性格,和李小文有些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底,李小文学成归国。李小文本来可以留在美国的,读书期间,他把太太和两个女儿都接了过来,太太在美国还找到了工作。凭李小文的资质,完全可以留在美国,获得高薪工作。

李小文满脑子是,祖国培养我,我学成了,自然得回祖国去。李小文雄心壮志的回国了。

回去后,很快就有了头衔: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从此开始潜心钻研、布衣蔬食之旅。搞科研就跟当初在美国搞学业一样,拼命忘我,努力的结果就是不断获奖和发表研究论著。

03.

「海归」的身份,曾让无数人引以为傲。话前话后,都恨不得往这个话题上引,好让大家知道,我是「海归一派」。

李小文不整这些虚的,也不在外形上过多装饰自己。少年时不爱穿鞋,年长后,人前踢踏一双黑布鞋,衣着更平实朴素。

1999年,李小文去北师大任职,报到第一天,就被门卫拦在外面,门卫说,搞推销的不让进。后来门卫才搞清楚,这哪里是来推销的农民啊,原来是来上课的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7月,李小文起在科学网注册了博客,7年多时间,他在科学网累计发表了1878篇博文。在博客世界中,李小文会特意去掉「院士」的光环,给自己取了个「黄老邪」的网名,显露出几分侠客气质,跟人交流。

黄老邪」经常语出惊人。一名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的学生向李小文诉苦,说自己就要去成都分院读书,担心这个专业毕业后不好找工作。

李小文说:「是山地所吗?好啊,九寨沟、四姑娘山,找出点办法来防治滑坡、泥石流,英雄救美。」

在博客里,李小文对热点新闻发表的观点,也让人意外。

记忆最深的是,当初有则新闻:酒店招聘员工要求喝马桶水。

李小文说,要是换做自己,一定会认真清洗马桶,舀一碗水喝下去,不过不能喝独食,面试官也要舀一碗喝下去才行。

04.

李小文拎得清,在博客上玩儿「邪」的,在生活中很「正派」,该忙的事一点都不含糊。

2005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

后来院里开会,分给了李小文一把钥匙,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再后来,李小文接连承担两个大的国家项目,作为其中的首席科学家,一直到2011年,累得生病住进了医院。他不敢在医院住久了,坚持要出院,出来接着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小文之所以这么拼命,是经历了2008年汶川那次大地震。当时国家领导人赴灾区指挥救灾,拿的是普通的地图,而不是能反映灾区房屋及道路受损情况的遥感现势图。

李小文特别愧疚,在博客公开致歉: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当时的技术与现实条件的限制,是能理解的。但李小文却不能原谅自己。他日夜搞研究,为的就是把遥感搞得更好。

05.

李小文的脸,越来越瘦削,白发越来越多,眼窝也塌陷了进去。但李小文的成绩越来越明显,他带出来的学生,博士生和硕士生多达100多个,这些学生在遥感地理方面均有成绩。

而他自己也在全球遥感基础研究领域上,取得了顶尖的成绩。有人说,如果没有李小文,中国遥感卫星事业将要推迟很多年。

但是熟知李小文的人,还是少之又少。他走进大众的视野,是因为那张「土里土气」的照片。这也才应了李泽厚的那句话「明明是学界泰斗,却以一个艰苦朴素道德模范的形象为人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小文喜欢喝酒,每天都要喝一斤,经常茶杯装着酒去上课,有时会悄悄泯上几口。他本身患有肝硬化,加之多年劳累成疾,最终又病倒了。

这一次,李小文没能起来,彻底倒下了,倒在了2015年1月10号那天。他两袖清风地走了,辛苦赚的那些钱,都捐给了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李小文以布鞋闻名天下,不管以哪种方式「闻名」,都不重要了,希望看过他故事的人,能永远记住他,一个可爱的、有贡献的小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