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在欧盟宣布对中国进口汽车,加征最高达38.1%的临时关税后,中方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严正声明,欧盟发布的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行为,无视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只会损人害己。而对于外界关注的,中方是否会就欧盟拟定的对华关税措施,出台相应的反制措施,林剑也明确强调,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同时也有必须要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所以对此中方会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的正当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方在应对欧盟提出的高额关税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起码在舆论上可以让欧盟处于被动地位,不过按照欧盟的办事风格,世贸组织恐怕起到的效果不明显。对于欧盟而言,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将中国产品排除欧洲市场之外,以此来保护其本土产业,另一方面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下,欧盟对中国优势产业下手,本质上是在打压中国发展。但如今在欧盟的施压下,部分相关中企已经开启避险模式,寻找其他可以代替欧洲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比亚迪计划拓展其他出口市场,包括澳大利亚、泰国以及南美国家墨西哥、巴西,蔚来汽车则准备向中东地区扩张,同时中东也正在成为小鹏汽车、奇瑞汽车等品牌的发展市场。不仅如此,在欧盟加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制裁力度之际,西班牙、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仍旧与中国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这说明许多欧洲国家并不支持这项措施。由此可见,就算在欧盟的打压下,中国汽车产业销量还是有办法保持增长,反而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热情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到24小时,有消息显示中国工业界正在申请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和猪肉展开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一旦该计划得以实施,欧方看重领域或将遭殃。据悉,不久前负责农业领域的欧盟官员表示,希望增加欧盟对华农业食品出口,确保食品贸易不受中欧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其中欧方对家禽、猪肉、牛肉、乳制品等食品,对华出口情况比较乐观。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对中国的乳制品出口金额为17亿欧元,比2022年的20亿欧元有所下降,这说明欧洲乳制品在中国市场比较受欢迎,不过受到双边关系和整体贸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项产品的出口量有所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欧盟官员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市场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时至今日中方透露的反制计划,恰好击中欧盟的要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项反制措施,中方并没有给出肯定答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在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下,中国产业有权提起调查申请,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且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构还会启动立案调查,及时向外界公布调查结果。中方的意思很清楚,中企提出的合理诉求,有关部门会及时配合,只要调查结果属实,有关欧企将会面临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