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6月12日,长城汽车正式发布Coffee OS 3智能座舱系统。

该系统由长城汽车全栈自研,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等全链路座舱软件组成。向下可兼容多种高算力平台,向上可适配长城旗下各大品牌车型。

据长城汽车表示,全新推出的Coffee OS 3在打造时将AI全面应用于研发与功能中,并应用了全球首个从造车到用车全链路贯通的大模型Coffee GPT,以及基于车内音效呈现的Coffee AI Sound。

同时,长城还根据该智能座舱系统的多项功能升级,在硬件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长城汽车

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介绍,相较上一代座舱系统,Coffee OS 3的CPU算力提升2.1倍,GPU算力提升2.8倍,NPU算力提升6.7倍,内存提升1倍,从而实现更加顺滑的操作体验。

Coffee OS 3还在生态层面更加开放,除拓展更多APP外,系统内还集成HiCar、ICCOA、荣耀车联等多个手车互联平台及DLNA投屏功能。长城表示,Coffee Link能够覆盖95%国产手机品牌的用户,适配华为、小米、红米、OPPO、vivo、realme、IQOO、一加等8大手机品牌。

人机交互上,Coffee OS 3具备空间感知的手势交互技术以及多屏共享和多屏传送功能,语音交互方面新系统则升级至支持6音区独立控制。得益于AI大模型Coffee GPT的引入,语音指令还能够支持在隧道等无网或弱网环境下使用。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关注在电子电气架构下,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国泰君安证券研报

据相关产业研报显示,预计截至202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将超过75%。关注智能座舱已经不仅仅是车企走向下一阶段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更是展现车企研发能力与技术实力的关键产品点。

而国内多家研报也指出,在智能座舱技术趋于同质化的市场格局中,大模型上车不仅有助于车企形成差异化优势,也将引领智能座舱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的统计,目前,国内正在推动大模型进入智能座舱的车企已经超过10家,而各家车企则对大模型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有着不同侧重点。

除了通用的语音交互能力提升外,诸如华为、理想更注重娱乐功能;商汤发布的绝影则注重多模态感知领域;小鹏和百度则将重点放在全场景车感的打通,实现智驾域与智舱域互联。

相较之下,刚刚加入AI大模型的Coffee OS 3,暂时还未在使用体验上展现出更多独特性,但长城表示,AI对于长城智能座舱的赋能是贯穿全链路的,这也意味着从研发端的AI技术介入,或许能够帮助长城更快地进行系统迭代。

在5月初的长城汽车股东大会,长城CTO王远力曾称,长城目前在AI研发层面已经有众多积淀,除了已经开发的CSEE智驾一体化大模型之外,还在开发标准大模型、知识大模型等。

从目前来看,搭载在Coffee OS 3上的Coffee GPT才刚刚有着和先发AI智能座舱的车企们一较高下的实力,能够切换车内音效的Coffee AI Sound也有着在应用层面的局限性。

但在市场层面,近期吉利、长城等车企对于智能座舱,以及AI赋能的着力,无疑展现着传统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转变,以及走向智能座舱赛道的决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