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度在晚年加入了我党,这件事只有总理知道,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总理此语一出,众人皆惊,都没听过杨度加入我党的事情。总理地位极高,既然他发话了,大家都认可杨度是我党的人。

杨度这一辈子,少年中举,追随王闿运修习帝王术;青年参加戊戌变法,跟随蔡锷梁启超等人谈笑风生;中年奉行君主立宪,辅佐袁世凯,毁谤天下;晚年加入我党,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1875年,杨度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祖父杨礼堂、大伯杨瑞生曾追随曾国藩的湘军作战。祖父战死后,大伯却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了,一路凭战功升迁总兵,杨度年幼时父母病逝,他和兄妹都过继到大伯膝下抚养。

总兵有钱有势,在杨度20岁的时候,大伯利用人脉关系把杨度送到王闿运门下学习帝王术,帝王术的实质内容就是士人如何辅佐帝王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要熟谙治国理政,擅长统兵征战,著书立说,结交三教九流获取情报,这些都是杨度必修的功课。

不仅如此,王闿运不是一根筋,他为杨度准备了两条路,若天下大乱,他就让杨度研究《春秋》,学习权变谋略;若碰不到明主,无法功成名就咋办呢,他就让杨度研读《庄子》,若帝王术毫无用武之地的话,就学庄子的避世心态,终老一生。

在他门下学了3年后,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和蔡锷、刘揆一等人师从梁启超、谭嗣同,1902年又东渡日本,先后和黄兴、汪精卫做了同学。

杨度多年苦读下来,实力深厚,学贯中西,国际国内事务了如指掌,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论,名曰“金铁主义。”金为经济,铁为战争。

他在1907年,首次在《中国新报》发表《金铁主义说》,长篇大论的核心逻辑就是,先振兴中国的经济,再用金钱发动战争,成为世界霸主!他不信欧美民主、选举这套,也不信中国会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认为,中国缺少的就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大人物,只要此人出现,他会出来尽力辅佐,成功把中国带上正确的制霸轨道。

但中国不是以前的中国了,受到欧美熏陶,厌恶“家天下”的人越来越多,杨度不是一根筋,他重新思考,再次提出,先制定全国人民认可的宪法,然后让国家和政府在宪法的约束下,施行强人政治。

1905年7月,杨度是日本的留学生领袖,孙中山也在日本,四处拉人扩大实力,杨度是他的目标,于是,两人见面。一谈就谈了3日3夜,满汉矛盾、革命宪政、民主专制、西学东渐等无所不谈,可惜的是,两人越谈越谈不拢。

孙中山很激进,他认为清朝已经废了,必须革命推翻,再造新中国。杨度摇摇头,不赞同他的意见,革命破坏力这么强,国家现在这么虚弱,下一剂猛药恐怕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就是君主立宪,徐徐图之。

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定了个君子协议——若杨度路线成功,孙中山帮助他,反之孙中山路线成功,杨度帮助他。不久,杨度把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他们联手成立了同盟会。

1906年9月,清朝想续命,不得不颁布诏书,建立君主立宪的国策,杨度认为时机到了,找来梁启超、熊希龄建立宪政会,可惜梁启超和杨度争夺领导权,两人搞得很僵,不欢而散,梁启超另起炉灶,建立政闻社,杨度一看,不和你玩了,他建立了宪政讲习所,从此分道扬镳。

不久,梁启超成了清朝通缉犯,杨度是清白人,他的讲习所合法存在,在他的经营下,声名大涨,张之洞袁世凯这些政坛大佬都举荐他,清廷授予他四品京堂候补、宪政编查馆行走的官衔,成为知名的宪政改革专家。

他没想到,清廷真的很无耻,承诺君主立宪,就是应付内部外界舆论压力的幌子,从没有真心实意的推行宪政,一拖再拖,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搞出皇族内阁,结果权力还是由自家人把持,引来骂声一片。很快,清廷灭亡,杨度的理想砸个体无完肤。

但杨度不懊恼,他只是把清廷当做一个试验品,清廷亡了,他把目光瞄向了颇有知遇之恩的袁世凯。

袁世凯简直是他最完美的试验品——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北洋六镇兵马,军政全才!于是,杨度积极地接触靠拢袁世凯,在袁世凯低谷期也不离不弃,经常跑到袁府,传递消息,出谋划策。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途一片大好,杨度开始了他多年的谋划,推翻混乱不堪的民国政府,拥立袁世凯登基称帝,继续走君主立宪的路线。

袁世凯这条大腿非常粗,一出手就击败了国民党和南方军阀,初步完成集权,几乎天下无敌,他想一人说了算,把中国变成袁家天下!这与杨度的理念完美契合,积极奔走串联,建立了筹安会,发表《君宪救国论》,号召全国人民支持袁世凯。

结果,袁世凯和杨度都错了,他们估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人的觉醒速度!通过辛亥革命爆发,中国人一看,皇权不过如此嘛,简直不堪一击,军阀士绅们,都觉得只要有钱有枪,搏个富贵不是问题,谁会真心拥护袁世凯集权?

面对举国讨伐的形势,袁世凯暴病而亡,杨度的君主立宪梦再次破碎。

1917年7月,张勋拥立溥仪复辟,想邀请杨度做谋士,杨度也有意出山,和张勋谈了几次话,发现张勋始终有个辫子梦,对君主立宪不感兴趣,这个家伙绝不能再和他一块玩了,杨度公开反对复辟,与其绝交。杨度的君主立宪梦,第三次破碎。

三次失败,杨度开始怀疑人生,但他很快放平心态,因为庄子让他不再钻牛角尖,杨度前往庐山隐居起来,等待机会。

不久,苏联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内激烈变革,杨度的机会来了。

1922年,孙中山准备北伐,亲信陈炯明却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到永丰舰避难,前有狼后有虎,这头猛虎就是北洋的直系吴佩孚,虎视眈眈,准备南下策应陈炯明,一举击败孙中山。

孙中山恼火之余,命刘成禺到北京劝说直系老大曹锟,向吴佩孚施加压力,阻止他南下广东。

刘成禺到北京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请杨度来帮忙。首先杨度早年和孙中山有君子协定;其次曹锟的机要秘书长夏寿田是王闿运弟子、杨度同学,估计能说上话,吴佩孚看不起夏寿田,两人势同水火;最后直系大将王承斌、熊秉琦和吴佩孚也不对付。

杨度有这些人脉关系,他找来了夏寿田,夏寿田二话不说,答应帮忙,夏寿田联系了王承斌和熊秉琦,在吴佩孚进京开会的时候,向曹锟施加压力。

王承斌对曹锟说:“陈炯明是叛徒,以下犯上,我们师出无名。如果以后人人效仿陈炯明,置大帅于何地?”这句话是杨度和夏寿田教的,一举击中曹锟的软肋。

曹锟果断下令拒绝出兵援助陈炯明,吴佩孚一怒之下回到洛阳,不再提南下广东的事。孙中山的危机解除了,非常感谢杨度的仗义出手,之后孙中山前往上海,见了一同抵达上海的杨度。

他们这次真正的合作上了,从此以后,杨度开始追随孙中山,奔波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在上海,杨度又认识一个重量级人物——李大钊。

李大钊是我党的大佬,虽然目前实力弱小,但杨度不轻视,帝王术告诉他,多条朋友多条路,李大钊是北方领袖,以后会强大起来的,值得慢慢烧冷灶。

李大钊见到杨度,同样流露出合作的想法。

两人一拍即合,杨度搭上了孙中山、李大钊的两条巨轮。

1927年,北伐势如破竹,张作霖节节败退,为了取悦英美日等列强和蒋介石,张作霖决定逮捕李大钊。

这消息在杨度参加北洋政府前总理熊希龄女儿的婚宴,和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坐一桌吃饭时,闲聊中无意得知的。

杨度大惊,但装作无事一样,婚宴尚未结束便离席而去,命长子到章士钊公馆,请章士钊通知李大钊立即转移。但李大钊却没有重视,结果一念之差,4月6日清晨,张作霖出兵包围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36人被捕。杨度用卖公馆换来的4500元营救李大钊,但没有成功,4月28日李大钊牺牲。

李大钊牺牲以后,张作霖退回了东北,蒋介石接管了北京,他用人有自己的偏好,本来就和杨度没有什么感情,他的乡土观念极重,启用的几乎都是江浙人士,可以说,杨度是国民党内部,没有他的位置。他在北京没有用武之地,便徙居上海,做了杜月笙的清客,每月领取500元的车马费。

以国师自诩的名士,沦落到依靠贩鸦片的青帮大佬为生,杨度认为,折腾了大半生,有可能因此了此一生,但柳暗花明又一村,杨度在晚年,真正变成了我党的人。

1927年11月,总理在上海成立特科,陈赓出任情报科长,负责收集情报并建立情报网。杨度是最好的选择,他经常出入杜月笙公馆,是非常合适的发展对象。陈赓的老乡“王老九”,此人在上海的活动范围很广,和杨度比较熟悉,通过王老九的关系,陈赓和杨度见了一面,希望杨度能和陈赓一块为我党做贡献。

杨度爽快答应!此后,通过杜公馆、喝茶、饮酒、看戏等活动和上海各界人士交往,每次得到情报,便通过潘汉年递给陈赓,再交到总理的手里。

如果不方便出面,杨度就派妻子或女儿以外出采购为掩护,向特科传递情报。整整两年,杨度的情报一次都没有错过,这是天生的情报员啊!

因此,总理高度认可杨度的贡献,批准他入党,但这个老无间道身份特殊,总理一般不让他出面参加党小组会议,以秘密党员身份工作。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上海临时中央被迫迁往中央苏区,特科的工作交给陈云、潘汉年全权负责。潘汉年工作繁忙,不方便和杨度单线联系,便把杨度的关系移交给地下工作者夏衍。

刚开始,夏衍还不知道杨度的真实身份,只知道此人的情报准确,必须谨慎合作,直到相互熟悉了,杨度才告诉夏衍:“我就是杨皙子。”

皙子,杨度的字。

半年后,杨度就因病去世,留下一副写给自己的挽联——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

匡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