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九年之久的征收补偿纠纷

历经多次诉讼,如何一朝化解?

看市中院行政庭副庭长刘海燕

以“如我在诉”理念

在共情共鸣中解“法结”化“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长达九年的拉锯战

2016年,张某某家所在地块开展了协议搬迁,随后两三年内,周边大多住户都已陆续通过签订协议获得了补偿安置,也顺利进行了腾房搬迁。而张某某家却始终未能与相关拆迁部门达成一致意见,甚至在商谈过程中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矛盾越积越深,拆迁补偿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至2019年,该地块仅剩3户未协商解决。因城市建设的需要,2019年6月,区政府启动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程序,作出了征收决定,还对张某某及其父亲两户作出未经登记建筑调查认定告知书。张某某及其家庭成员先后提起多起诉讼,诉请均未能得到支持。

2023年1月19日,区政府作出两份征收补偿决定,张某某及其前妻田某某不服,分别向市中院提起了诉讼。

一份相信的力量

一场持续九年之久仍未能达成协议的征收补偿纠纷,有希望在本次诉讼中一朝化解吗?难度可想而知。但实质化解争议的目标指引着刘海燕,“要以‘如我在诉’的心态多做点工作,设身处地理解当事人的焦虑和期待,争取啃下这块‘硬骨头’,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

按照正常的审理流程开完庭后,刘海燕走下审判台,询问张某某:“为什么这么多年没谈成?”

“我家那么多房子,我儿子开着家庭旅馆,我还开着理发店,我们都是以此为生,补偿根本弥补不了损失,我要求他们安排店面房,我和我前妻离婚近二十年了,为什么不分别安置?”

“我母亲在拆迁中受伤,至今还经常头疼,他们也没有补偿,我的妻儿怎么不能算安置人口呢?”

张某某和他儿子将多年来的拆迁经过、心中的委屈、不解和诉求,一股脑向刘海燕倾泻而出。

认真听完张某某父子的倾诉,刘海燕结合庭审情况,耐心解释了拆迁的法律、政策规定,肯定了他们应享有的补偿利益,同时一一指出了诉求中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刘海燕设身处地为张氏父子分析,与旷日持久的诉讼相比,理性协调解决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也许是一句句真诚的解释,也许是耐心的倾听,也许是一个关切的眼神,张某某内心的坚冰似乎渐渐融化,“我相信法院是给我们老百姓讲理的地方 。”

打开了当事人的心门,获得了这份相信的力量,刘海燕得以迈开协调化解的第一步。

一场三方的共同奔赴

取得原告的信任和配合后,刘海燕法官随即与区政府的代理人联系,并约定时间到张某某家中协商。

第一次到张某某家,看到法院、区政府、属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一行人员的到来,张某某开心地摆出一桌子琳琅满目的水果、瓜子、糖果等。尽管一行人始终未动分毫,却也营造出一片和谐氛围。

刘海燕组织协调的同时仍带着对补偿决定合法性审查的任务,现场查看了多年前张某某和前妻田某某离婚时房产分割的情况。街道分管拆迁的副主任向张某某等人说明了补偿方案。

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充分协商,当天对安置房的套数、面积形成了初步的一致意见。在随后的选房环节,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带着张某某等人看房、选房,围绕着地段、房型、层次,是否同意部分期房安置等问题,各方一直保持电话联系,不断沟通解释,消除分歧、疑虑,花费数月时间,虽一路坎坷,但终于选定。

“差距有点大,谈成估计有点困难。”到了最终补偿费用结算阶段,社区干部又给刘海燕打来电话。“现在就差临门一脚了,还是再当面做一做工作吧。”在刘海燕的提议下, 一行人又一次聚到张某某家中。

街道副主任将政府所能给予的补偿费用名目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刘海燕也从中立角度发表意见,最终张某某等人接受了方案。此间,区司法局也多次联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就如何在法律政策框架内最大限度保障张某某补偿利益进行会商把关。

经过多方努力,6月7日,双方到法院签订了协议,这起长达九年的拉锯战终于尘埃落定。

6月12日,张某某专程向刘海燕送来了一面“捍卫正义,维护公平,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锦旗,以表达争议化解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张某某一边跟刘海燕法官挥手再见,一边大声说,“我现在还要去给李律师(区政府代理人)送锦旗呢!”

目送张某某离去的背影,刘海燕不禁感慨,法官不放弃任何一次协调机会,原告相信法律、相信法官,行政机关积极行动、落实,这大抵是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最理想的打开方式吧!

来源:市中院行政庭

编辑:谢 洲

审核:顾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