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来个葫芦

编辑|t

引言

1949年3月11日,

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更名为第四野战军

改编后的四野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领导集体中并没有的副职主官。

一支主力部队领导不设副职,尤其是军事主官不设副职,这不仅在今天少见,在革命战争年代也不寻常。这样的设置既不同于当时已经设立的一野和三野,也不同于四野的前身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野渡江战役前照片)

下辖百万大军的第四野战军的领导班子中有参谋长一职却没有设置副司令员一职,中央为何如进行这样的人事安排?想要了解其中缘由,就必须以客观视角回到当时的时空来看待。

一、副司令的作用:司令员的替补

自古田会议我军正式引入政治委员制度之后,我军的干部就划分为了两条线:军事干部和政治干部。

自遵义会议起,中共中央又逐步纠正了左倾的政治委员“全权代表制”。

在持续的武装斗争中,人民军队逐步确立了党委集体领导,

军事干部负责军事方面工作,政工干部负责政治方面工作,军政干部积极履职,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双首长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人合影)

在双首长制度下,司令员是军事干部中的最高首长。军事主官的主要工作是统管指挥作战、军事训练、兵力调度和应急处置等军事工作。

副司令员作为司令员的副职,在职责上往往分管了军事工作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甚至能代行司令员职权。

四野组建时,没有设副司令员,但是却设了参谋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野参谋长萧克照片)

参谋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干部,但是参谋长并不是主官而是领导机构中主要的军事参谋,在职责上没有指挥作战的权利只有负责部队作战计划、训练、编制以及各项军事事务方面的职责。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副司令员相对于参谋长,在职责上会分担司令员一部分的管理任务,在分管领域是司令员的替补

,而参谋长是司令员的下属,职责就是向司令员提供可靠的建议供司令员决策。

二、四野前身也曾有过副司令

事实上,四野的前身一直都设有副司令员一职: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时期,共有四位副司令员:吕正操,李运昌,萧劲光,周保中。

1948年“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部队被划分为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两个部分。

东北野战军中设有三个副司令;吕正操、萧劲光、周保中。

这四位副司令虽然有着相同的职务,但是肩负的具体职责却各不相同。

在解放战争期间,

吕正操同时兼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局长兼政委,他的工作重心始终放在了领导指挥铁路保障工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正操照片)

李运昌主要在冀察热辽组织行政工作

,在1949年1月担任热河省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运昌照片)

周保中

兼任吉辽军区司令员,大力发展了地方部队,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保中照片)

萧劲光

长期在南满军区担任司令员,后任第一前方指挥所总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劲光照片)

三、副司令的设置符合了当时东北的发展需求

通过四位副司令员的履历可以看出,恰如前文所说,

每一位副司令员都有自己分管的领域。

在经济建设的专门部门、解放区的行政管理、二线部队的组织培养、战场前线的指挥作战,等等领域几位副司令员都为林总分担了许多的工作。

林总之所以并不将工作的重心放在这些工作上,是因为

林总除了是东北部队的司令员,更是当时中共东北局的书记,是主政整个东北局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在指挥作战)

作为具有极高战略眼光和思维的高级干部,

林总很早就认识到了经营东北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

东北是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了中国的控制之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区,党、政、军都要从头建设,建设难度极大。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仅靠一般的军事作战或行政管理,而是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策,从零开始建设政权。

在1946-1948的几年中,林总担任了东北局书记,统一了整个东北局的工作方针。

主抓了解放区的土改工作,建设了东北解放区的基层政权,不但赢得了东北的民心,更是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地区组织土改图)

大力恢复工业尤其是恢复军事工业,大胆启用日侨中的技术人员,为东北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侨成为东野护士图)

强调组织训练部队并提出“一点两面三三制”等作战思想,大大增加了部队数量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野战士组织迫击炮训练)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

林总在经营东北建设东北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同时同另一个方向来说,林总之所以能够将精力放在具有根本性前瞻性的任务上,之所以能够处理好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工作,实现经营东北的战略目标,就是

因为包括三位副司令员在内的许多军政干部充分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为林总分担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

四、撤销副司令员岗位的真实原因

回顾四野的历史和副司令员发挥过的作用可以发现,当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之后,四野已经没有设置副司令这一岗位的必要。

首先,第四野战军正式从东北的行政体系中脱离了出来,成为了主要承担作战任务的野战军。

在组建第四野战军的第二个月

,林总卸任东北局书记一职,东北地区的地方行政也归到东北局领导。

换言之,在部队编成野战军之后,军队和地方脱离,林总不再需要关心过问东北地方的经济建设情况,甚至后勤军需也不需要自己包办。

林总也就不需要相应的副手帮助他组织地方生产建设和地方部队训练,精力可以完全放到军队工作上去

。四野也就不需要副司令级别的领导协调军地工作。

其次,四野的建设日趋完善,指挥体系逐渐成型。

四野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成为了几大野战军最为庞大的一支,共有100万人,组成12个军。为了更好地组织军队作战,真正做到如指臂使,四野在这12个军之上又设置了四个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野战军解放北平图)

各个兵团都有自己的领导班子,能够独立执行局部的作战任务,因此也就不需要副司令级别的首长下沉指挥

,事实上萧劲光作为原副司令员就成为了兵团的指挥员。

最后,林总能力极强,没有必要再为其配备副手。

在几年时间,林总带领东北局实现了经营独占东北的战略目标,发展壮大了四野,打赢了辽沈战役。

以上这些事例都证明林总本身拥有极强的个人军政素质

。当林总卸去其他的任务之后,他本人就可以心无旁骛指挥作战,这种情况下林总就不用其他的指挥员分担其工作。

结语

东北解放区从一开始建立,军队和地方就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东北的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相辅相成:军队支持土改、进行剿匪巩固地方政权,地方政权为军队输送兵员补给、提供各种保障。

这一时期地方领导带有军职或军事领导兼任地方职务,极为常见也很有必要,几位副司令员的任命就是这种现实的最直观体现。

随着东北解放区建设成熟,东北野战军走出东北,军队和地方的联系就逐步减弱,这个时候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分开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红色的传承,蓝图的起点——新中国孕育与发展的“东北记忆”.人民网,2019-09-18

“七七决议”——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重要篇章.人民网,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