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随着父母去走亲访友,谁家吃饭都是好酒好菜。

稍微远一点的亲戚,还得借宿一晚,孩子也是老表关系,闹得欢。

到了二三十岁,也会联系一些在外地的亲戚,大家互相关照,看看有没有好的工作,介绍一下。

过了五十岁,再去看曾经的人情世故,就会觉得“冷淡一些”就最好了,大部分的感情,就像鸡肋一样,留着没有用,丢掉又有些难为情。

亲戚来串门,你总是一种不乐意的态度,若是要借宿,那就要皱眉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亲戚再多,也是走过场。

有人说:“亲戚也就是亲戚,是某些场合必须到位的人。”

直白点,也就是白喜事上,亲戚要凑一起,商议如何处理后事,要办一场体面一些的酒席。红喜方面,人多了,面子也就大了。

可是你看酒席散去后的场景,就知道什么是“一地鸡毛”了。

大家相聚,也没有好好聊几句,只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

也有一些亲戚,人没有到场,只是托人送了来一个红包。把预备的酒席,也弄得冷清了。

一两桌人都不来,主人家看着,怪可惜的。本来是好事,却落得一声叹息。

平时,亲戚走动,其实也是匆匆忙忙,多半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要见个面。比方说,某个长辈过生日,但是没有操办,家人就小聚。

若是三代人都算亲戚,数一数,还真的有很多人。但是你琢磨一下,有几个人还常联系呢?也许好几年都没有扯几句了。

形式上的热闹,就像逢场作戏一般,不要也罢。

02

待人再好,也会有闲话。

亲戚来了,你尽量招呼好一些,也会说“住一晚吧,也不急着赶路”。

但是亲戚真正要住几天,你就会不太好受了。

正所谓:“客留三天,讨嫌,鱼放三天,发臭。”

北宋的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常常去陈季常家里做客。

两个文人,聊得很欢快,也喝了几杯酒。

忽然,苏东坡听到里屋有女人在吼叫,就像逐客令一样。

“谁似龙丘居士贤,谈空说法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留下这首小诗,苏东坡就离开了。

原来,任何时代,人们都会把家庭当成相对私密的地方,不喜欢被人打扰。

好酒好菜待客,这是表面上的客套,人的内心却是另一种声音——客人,你没事的话,就早点回自己家吧。主人要上班了,主人的孩子要读书、睡觉。主人明天一大早,还得早起去干活,还得送孩子读书。

更可怕的是,主人想尽办法对客人好点,但是客人在亲戚朋友面前,会点评主人的各种状况,说三道四之间,矛盾就来了。

你对亲戚一万次好,有一次不好,那么亲戚就认为你不好。这是怪难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礼品再贵,也像做交易。

串门做客、借宿,多半是要带着一份礼物的。

生活在礼仪之邦,哪能空手去做客呢?

按理说,礼品有了,那就相当于借宿、吃饭的费用吧。不然,礼品再贵,主人还得还回去,只是还送的方法不一样。

我的祖母病重时,家里来了很多客人,陆陆续续的。

因为祖母住在乡下,交通不便。一些亲戚会留宿。

亲戚都带着礼金,也算是让祖母做医药费的意思。

祖母安排,把礼金的数量写下来。

我问:“为什么要写啊?”

祖母说:“下次有机会,得对等地还人情。”

哎,连老人生病了,也不能占了亲戚的便宜。其他的场合,就更不要说了。

人情送来送去,自己不占,人家不亏。这不是做了一次对等的交易,有什么真正的人情呢?

看清了利益的交换关系,你再去看亲戚,就不想一起吃饭,也不想留谁在家住了。毕竟,亲人到你家住,你不可能下次“住亲戚家”,也对等交流吧。

04

血脉再浓,也要变陌生。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这句俗话,说穿了距离的厉害。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遇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孙悟空说:“大家等一等,我去找牛魔王说一说,让红孩儿让路。”

五百多年前,孙悟空和牛魔王是拜把兄弟。

沙僧劝道:“师兄,别去了,都多少年不见面的亲戚了,还有人情吗?”

看看你的亲戚,有多少人,几年不见?尤其是在外地打工的亲戚,人家都在外地定居了,没有打算回老家了。

也许你在亲戚群里,会和亲戚互动,了解近况。事实上,也就停留在网络互动,别的事情,就不要扯了。

亲戚都是有血脉关系的人,往上看,是一家人。但现实却把理想打碎,家人不反目成仇,已经很好了,还指望啥呢?

就是老人之间的交往,也存在“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规矩。毕竟,岁数大了,彼此都麻烦。

一些老人,在亲戚家,一旦遇到麻烦事情,子女们就扯不清。处于安全考虑,也不要到处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亲戚最好的社交,就是:“你不麻烦我,我也不麻烦你。”

若是曾经有什么关系,到了后来,最好是“没关系”。过去的恩怨,算了。

特别是这几年,在城里的亲戚多了,家也不再是农村的院子,真的不便于留客。大家心照不宣,有什么事情,就在小店吃饭,聊一聊;没有啥事,那各自回家。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不是不认得,而是认得,却没有用。

过了五十岁,好好做自己,淡泊处世。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