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田县芙蓉学校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剪纸技艺。骆新平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田县龙泉五小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扎染工艺。肖亚湘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力量,如何让其与时俱进、焕发新光彩?湖南新田县以学校为阵地,将非遗传承与审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深沉底蕴,加大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力度。

走进新田县芙蓉学校剪纸工作坊,人物、生肖、动物等剪纸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老师现场传授剪纸剪裁的基础方法和技巧,学生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将自己的创意和灵感融入在作品里。

芙蓉学校将“传承非遗剪纸”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抓手,开设兴趣课堂,组织专业老师常态化开展剪纸非遗传承工作,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定期开展非遗剪纸展览,将学生制作的优秀剪纸作品布展在学校文化长廊,实现剪纸艺术创作、观赏全覆盖,让学生深入感受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是一个长期工程,如何让非遗技艺用起来、活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新田县龙泉五小,每到大课间,校长欧向阳就会带领老师们一边观看学生表演融入扎染文化的扇子舞,一边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扎染工艺融入日常教学”。该校创办了特色扎染工作室,开设了扎染兴趣课,学生们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近距离感受扎染工艺特色和其中的文化思考,并进行实操,方巾、布包、扇子……在一件件色泽亮丽的“艺术品”和学生们遗留染料的手指间,民间艺术传承再一次具象化。

近年来,新田县以“美育浸润”理念,因地制宜将传统文化课程、非遗体验项目送进学校,让非遗传承人、社会团体等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教师、学生共同探索、开发、实践特色课程教学体系,瑶族长鼓舞、舞龙舞狮、剪纸、扎染等一个个校园非遗特色传承项目,不仅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生动实践。(肖亚湘、骆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