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雪王浩然 通讯员 曹楠 姜会银 济宁报道

行走于孔府、孔庙之间,聆听先贤的谆谆教诲;去尼山圣境与“孔夫子”对话,探寻千年文脉的传承延续;在孔子故里的田野乡村,亲手种植、采摘感受农耕文化……从春意盎然到炎炎盛夏,曲阜这座文化古城迎来了涌动的人潮。

从“旅”到“研”,由“游”至“学”,曲阜市紧扣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将资源、平台、人才攥指成拳,汇聚合力,探索出“文化+教育+旅游”的新业态,真正实现了“研学游”到“研学优”的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孔子故里

处处皆“课堂”

穿过形容孔子一生犹如一篇完美动听雅乐的金声玉振,穿梭至天下孔庙根源根基的至圣庙,目睹虽经岁月侵蚀但仍清晰可见的十三碑亭……6月6日,孔庙景区迎来了一批来自菏泽单县的“小小体验官们”,一场跨越千年沉浸研学之旅,在边游边学的“流动课堂”里,感受着课本之外的文化熏陶。

漫步于青砖汉瓦间,感受着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菏泽市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毛明钰不禁感叹道:“身处杏坛之中,书本中的‘杏坛讲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案,更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杯拜师茶,一句授业语,一生师徒情,虔诚拜师礼,浓浓敬师意。身临孔庙、孔府的文化渲染后,“体验官们”又来到了位于小雪街道亦乐田园的曲阜儒家研学旅游基地体验了传统拜师礼,感悟先贤圣人的思想源流。在导师“兴、俯首、拜、起”指令下,学生们向师长们行礼,满满的研学仪式感尤为深刻。

尼山圣境,“仁、义、礼、智、信”命名的五厅、七十二贤廊等文化空间,各类传统工艺的建筑、充满古人智慧的苍穹顶、堪称国宝的泥塑和编钟……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走在儒文化艺术的殿堂里,他们边聆听孔子弟子尊师重德的故事,边沉浸式感受儒家思想智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了根。

“近两年,曲阜的研学路线越来越丰富,不仅有好风景、好体验,更融入了真知识、好内容,充分调动孩子们感受文化、探寻新知的能力。最开始我们来曲阜的研学频率也就是一周一到两次,现在最多一周要带4个团队,多则上千人,最少也要200人。”从事多年带领研学团队工作的周璐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研学的目的就是要“研有所思”,要抓住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如今,漫步于孔子故里,处处皆为“课堂”,研学游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

立足文化资源

研发特色课程

作为文化圣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为研学游提供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如何在研学市场中脱颖而出,在研学内涵和形式上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有着“儒家文化”代表符号的研学游之路,值得关注与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孔子大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是一所集食、宿、学于一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研学营地。因周边资源丰富,自2023年9月27日开营以来,这里共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及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国内外研学、商务团队,累计约10万人次,总营收破千万。依托曲阜儒家文化特色优势,基地自主研发的传统课、非遗课、精品课、讲授课、拓展课五大类特色研学课程也成为了这里最大的亮点。

“我们的传统课程,像《拜师礼》《韦编三绝》《退修诗书》等体验课,学生可以通过古礼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礼仪规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像《曲阜面塑》《布老虎》《皮影戏》等非遗课程,因亲手制作和体验也非常受师生的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教研部负责人刘海涛解释,基地主打的是“量身定做”的研学课堂,借助曲阜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基地建立师资库,将当地20多位“非遗手艺人”吸纳进去,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将“体验感”直接拉满。

“面塑”非遗传承人张磊便是师资库里的“名师”之一,在他的课堂中,亲手体验制作“Q版孔子面人”甚是火爆。通过实操前的简单学习,孩子们除能了解面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外,还能制作出远远超出他们自己预期的面人。正因如此,小小面塑在研学课堂中,不仅化身有着曲阜符号的代表性文创产品之一,更成为很多小研学者了解曲阜、了解“非遗”面塑艺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窗口。“当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把亲手制作的面塑作品拿在手里、插在包上,一颗宝贵的文化种子便埋入了他们的心田。”张磊笑道。

乡村研学游挺火

“研学+”无限可能

本土丰富的历史资源、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起来尽不相同,实际上,它们是“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游的各大分支,紧密相连。将这些资源、平台、人才攥指成拳、汇聚合力,才造就诸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类的研学机构,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也让曲阜的研学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文旅部门统计,今年1至6月份,曲阜市各类景区、研学基地共接待研学游客80余万人次。其中三孔景区接待25.2万人次,尼山圣境景区接待21.4万人次,孔子博物馆、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颜翰博府、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等重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接待33.4万人次。从客源地结构分析,省内研学游客占比约80%,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周边重点客源省市占比约20%。

数据的背后,彰显的是曲阜在放大文旅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研学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在研学产品策划、研学基地打造、研学旅游市场推广、研学旅游管理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而这也打开了“研学+”的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像三孔景区、尼山圣境等“常规”景区外,在一些研学路线中,“特色乡村研学游”的字眼也十分吸睛。“我们今天的研学行程基本就是围绕着鲁源新村,学生们首先在‘儒学美德示范街区’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然后置身‘红色教育展馆’接受红色教育缅怀先烈,晚饭在‘文源大酒店’品孔府菜,最后住在村里的民宿中休息,体验当地特有乡风民俗,可谓是实现了食住游一体的闭环。”6月4日,在鲁源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来自青岛的研学团队的领队老师王源解释道。

据了解,鲁源新村的“乡村研学游”是借力“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和“尼山圣境景区周边村庄”等区位发展优势,将自然美景、非遗传承、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红色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合,激活乡村本地文化和周边产业,将“乡村+研学+文旅”结合,做到“针线式”串点,连线成片,探索出的“研学+”发展模式。“人潮持续涌入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村庄周边酒店民宿、餐饮、文创等行业的旅游消费。仅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村接待的前来研学的学生就超过了1万人次,2023年接待的国内研学团队更是高达10万人次。”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道。

打造研学新业态

“研学游”到“研学优”

多年耕耘,“研学+文化”“研学+劳动”“研学+非遗”……依赖于当地丰富资源之上的研学+旅游产品,备受国内外青少年的喜爱,这也标志着打开了“研学+”的无限可能。

而这也仅仅是曲阜以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内涵,创新探索“文化+教育+旅游”新业态,让“研学游”实现“研学优”的其中一环。“政德、师德、青少年、儒商”与“礼、艺、德”是曲阜市深入挖掘研学旅游资源,推动产品体系多元化所打造四大研学教育品牌和三类研学产品体系。其中,《去圣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推出的“游圣人故里,体验孔子六艺,做谦谦君子”等10余条研学主题线路更是荣获“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多项大奖。

“我们今年新策划推出了‘高山仰止’‘德侔天地’‘高山流水’等8条研学旅游主题线路,更是成为今年我市研学市场新的引爆点。”曲阜市研学旅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朱丽介绍,为此,曲阜市不仅加强了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研学场所、导学、产品线路的管理,针对研学课程,指导各基地结合教育大纲设计研发出近百个研学课程;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研学组织等方面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学管理体系。

如今,曲阜研学旅游品牌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放大,既推动了城市研学旅游产业能级跃升,也真正实现了“研学游”到“研学优”的蝶变。

毕业季和暑期的研学游“黄金期”即将到来,而曲阜的各个资源端、平台端也正在蓄势待发。从零散到体系,从丰富到健全,从起源到合力,如今曲阜的“研学游”正在持续升级中,将实践教育这扇窗,通过旅程的隧道变成课堂,让更多的青少年行走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之中,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