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从西方列强到弹丸小国日本,都曾经对我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然而除了外部的侵扰,国家内部也有不少拖后腿的存在,其中有三大罪人差点导致我国走向灭亡边缘。

如果不是后来者的流血牺牲,我们可能真的要迎来最坏的结局,那么这三人究竟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割让主权的太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拉开了我国近代史的帷幕,其中有3人差点导致中国走向灭亡,第一位就是慈禧。

当时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名义上是皇帝,但掌握实际大权的还是慈禧太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政府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只是对于慈禧来讲,割让一个不知名的小岛加上2100万银元,就可以换来和平,比打仗划算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个先例,此后各种条约上割地赔款对慈禧来说也不算什么,只要没有打到北京城,她都可以高枕无忧。

于是慈禧对内是高高在上,她控制皇帝,独揽四十七年大权,镇压百姓,导致民不聊生。对外她又是软骨头一个,面对列强丧权辱国的要求,统统答应。

只要能维持自己的地位,能够继续享受奢靡的生活,其他的都不重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但是还是全军覆没。其原因是因为北洋水师船上根本没有配备什么先进武器,每年的海军军费都被慈禧挪用,而用途就是修建颐和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挪用军款这种事情对于慈禧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毕竟她生活的奢靡程度,是普通人完全想象不出来的。

拿吃饭来说,慈禧一餐要上100多道菜,每道菜还不重样,但这一项的花费就难以想象。

而且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宫内每天都要向外采购,这中间各个经手人都要再贪污一次,等食材真正到了膳房,早就涨价几十倍,所以在宫廷内才会出现一个鸡蛋十两银子的离谱报价。

就连末代皇帝溥仪都承认吃饭是最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仅如此,慈禧就连在逃命的路上,都要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0年,八国联军真的打进了北京城,慈禧只能赶紧带着光绪皇帝西逃。起初为了活命,慈禧也顾不上所谓的100多道菜,仅有小米充饥也能接受。还是到了怀来、宣化后情况才出现好转,不仅有官员护卫,还有人供养衣食。

这个时候慈禧又开始讲究她的排场,不仅用上了之前乾隆皇帝西行使用的依仗,还命人赶制了24面旗帜,用来彰显身份。

完全忘记这是逃命途中,倒像是游山玩水来了。

到了西安之后,一行人不必再担心生命安全问题,慈禧又过上了养尊处优的日子,虽然不能和京城中的用餐标准相比,但是一顿饭仍然要花上百两银子,就这在慈禧眼里还叫节省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的时候花钱,回去的路上就更要花钱,所有官员都有筹款任务,当时有很多人拿不出来这笔钱,不得不选择自杀。

明明是不顾百姓死活的出逃,结果回去时却像是打了胜仗一样,除了慈禧自己的轿子外,后面还跟着3000多辆大车,装满了绫罗绸缎,各种珍宝。

全部是搜刮得来的民脂民膏,可以说慈禧已经榨干了中国老百姓口袋里的钱,结果她还要让西方列强再来压榨一遍。

为了能够顺利回到北京城,慈禧对洋人的态度完全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丑条约》的签订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慈禧不仅要赔钱,甚至还将国家主权拱手送人,致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手中的傀儡,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如果慈禧再晚死几年,估计她要将整个中国都送与别人。

出卖国家的军阀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有3大罪人的出现,差点导致我国走向灭亡,第一个是慈禧,第二个就是袁世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的清政府,但是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摇身一变成了临时大总统。

然而袁世凯根本不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思想,他一直主推的是君主立宪。所以为了制约袁世凯的权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法律的核心内容就是将目前采用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将总统手中的权力转移到内阁手中,这样一来,国家元首就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

袁世凯深知这种制度对自身权力的影响,但是为了总统的位置,他暂时忍了下来,直到1912年末,全国召开了第一届国会选举。

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获得绝对胜利,并选出宋教仁担任内阁总理,岂料宋教仁还没去北京就遇刺身亡了。

至于幕后黑手是谁,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因此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爆发,但最终还是失败,孙中山先生也被迫远走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了制约以后,袁世凯行事更加肆无忌惮,1913年的时候,他命令手下包围国会,强迫议员选举他做正式大总统。

做到这一步上他还觉得不够,同年11月份,袁世凯将“二次革命”和国民党议员牵扯在一起,强行取消他们的议员身份,并且解散了国民党。

以至于国会人员不足,无法召开会议,至此,袁世凯基本上已经成为国家的独裁者。

1914年5月,袁世凯召开会议,要求按照他的意愿重新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这部法律一出现,袁世凯就变成了“世袭的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过程中,他内心的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升起了做皇帝的想法。

而为了获得称帝的支持,袁世凯竟然出卖国家利益,来寻求列强帮助。他与英、德、法、俄、日五国签订《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向五国借款2500万英镑。

而他用来抵押借款的是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导致这些国家可以光明正大介入中国财政,侵害中国利益。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袁世凯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

一战爆发时,西方列强深陷战争泥沼,袁世凯不想着趁机发展国力,反而在为自己登基做准备。殊不知日本已经对我国山东垂涎欲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被困在一战战场,日本趁机对德宣战,要求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面对日本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袁世凯不想着反抗,反而想得到日本的帮助,于是默认了日本侵略山东的行为,在1915年与日本签订《关于山东之条约》。

这一举动不仅助长了日本进一步侵略我国的嚣张气焰,还让日本在我国得到更多权益。

就在同一年,袁世凯举行了登基仪式,还在中南海进行百官朝贺。

他复辟的行为遭到无数人士抨击,护国战争因此而起,袁世凯不得不在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并在3个月后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袁世凯的死亡,没有让国家回到平静,反而掀起更多混乱。

他领导的北洋军四分五裂,为争取国家最高权力展开了持续十几年的混战。

袁世凯明明具备发展国家所需的人力、财力,甚至还有一战带来的宝贵时间,可是他最终留给民国的只有主权沦丧和军阀混战。

通敌的汉奸

中国近代史中,有3人害的中国不浅,其一是慈禧,其二是袁世凯,其三就是汪精卫。

1883年,汪精卫在广州出生,父母早亡,主要由哥哥供养长大。后来在1903年得到官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且受到三民主义的影响,走上了反对清政府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这个年轻的革命者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青睐,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并且以“精卫”的名义在《民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宣扬三民主义,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立宪派进行辩论。

后来回到北京后,汪精卫更是做出了刺杀摄政王载沣的计划,虽然行动失败被捕,但是在监狱中仍然不曾屈服。

辛亥革命成功后,汪精卫在全国获得极大的声誉,只要他想,去哪里都可以做官,但是汪精卫却选择了前往法国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的汪精卫无疑是合格的革命者,救国救民的理想就在他的心中,但是这份志气保持的时间是在是太短了。

1920年,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的邀请下回到国内,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最终在权力、欲望和利益的裹挟下,一步步走向汉奸的道路。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情绪高涨,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更是奋起反抗。可是汪精卫内心却充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恐惧,在他看来,一旦与日本开战,我国必败,于是极力主和。

在他和蒋介石的默许下,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协定对我国极为不利,甚至可以说是屈辱。因为按照协定内容,国民政府要取消全国的抗日运动。更过分的是,日本可以在上海驻扎军队,国民政府却不能在上海周遭设防。

自己的军队不能出现在自己的土地上面,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带给我国人民的伤害,丝毫不亚于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就有二,1935年,汪精卫又批准了“何梅协定”,将华北地区拱手让人,他在卖国的道路也越走越远。

1939年,汪精卫以国家的领土主权作为交换,与日本达成协议,建立了汪伪政权。

可能汪精卫也觉得汉奸的名声不好听,也容易因此被人诟病,于是提出了所谓的“东亚联盟”理论来美化自己的卖国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将这套理论应用在沦陷地区的人民身上,让沦陷区的下一代接受这样的教育,试图从根本瓦解我国的抗日阵营。

这种自己当汉奸不够,还要拉下一代垫背的行为,不仅受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就连同是汉奸的人都瞧不起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汉奸王克敏就曾经说过,汪精卫这种拖年轻人下水当汉奸的人,做的都是缺德事。说完还要痛骂汪精卫是大汉奸。

王克敏说这样的话,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两人的明争暗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来,他对汪精卫这种行为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日本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依附的大树即将倒下,作为依附者的汪精卫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结语

这三个近代史上的罪人都害国不浅,慈禧割地赔款,生活奢靡,掏空国民的钱袋子;袁世凯无视一战时的崛起机会,复辟称帝;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做汉奸。

三人的所作所为,不仅在当时被人唾弃,就连现在也不曾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