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将“孝”作为一项道德标尺。因此,中国文化也常将对父母的情感融入进各种节日之中,比如父亲节。目前,许多国家都将美国所定的日期定为父亲节,但你知道吗?中国也曾有自己的父亲节。

你熟悉的父亲节从何而来?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她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她的父亲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养育六个孩子,辛苦几十年,儿女们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但斯马特先生却于1909年与世长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节创始人布鲁斯·多德夫人。(图片来自网络)

多德夫人特别想念父亲,她将感受告诉了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也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并把日期定为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

1924年,时任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时任总统约翰逊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美国父亲节。六年后的1972年,时任总统尼克松再次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纪念日。

中国早有父亲节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父亲节可并非“舶来”节日。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就有了自己的父亲节,不过不是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而是“八八”。

1945年8月,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为鼓舞民众信心,也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上海一些爱国人士倡议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报·八八父亲节增刊》1946年8月8日第14版(图片来自《申报》)

上海《申报》曾刊登《八八父亲节缘起》一文,倡导大家在8月8日过父亲节。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从汉字的形、音、义来看,“父”字形同“八八”(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成了“父”字),同时“八八”又谐音“爸爸”,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

1945年8月8日,许多受到感召的子女都参与了“八八父亲节”的活动。父亲健在者,佩戴红花,以示庆贺;父亲已故者,佩戴白花,以示哀思。发起活动的各界名流还将自己所佩花朵献出义卖,卖花所得均用于捐资助学。

在上海发起“八八父亲节”的一周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海名流如吴稚晖、潘公展、张一渠等人觉得,设立父亲节很有意义,于是联名呈请国民政府准予规定每年8月8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后来,8月8日就正式成为中国父亲节了。

再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父亲节”也逐渐被遗忘在时代的长河中,至今已鲜为人知。

找回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

尽管目前,中国官方没有设立法定父亲节,但仍有不少人提议增设中国父亲节。

例如,有人提议将黄帝生日(阴历三月三)设立为中华父亲节,将嫘祖与黄帝成婚之日(阴历六月六)设为中华母亲节。

提议者表示,五帝之首为黄帝。而元妃嫘祖和黄帝一起开创了中华民族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称为“人文女祖”。中原大地流传“六月六,闺女给娘垫块肉”的民谣,而我国晋南等地区也将六月六称为“回娘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1日,中国农历三月初三,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举行。图为拜祖大典现场。(图片来自中新社)

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教授也曾表示,要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一定要追本溯源,要找到一个为全球华人高度认同并共同信仰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一个能把全球华人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标识。

在所有的文化标识符号中,“轩辕黄帝”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全世界的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尊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开创者、奠基人,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化的最大共识。

此外,还有人建议,设“九九重阳日”为法定“中华父亲节”。1989年,中国政府决定以本来就蕴含敬老意义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作为中国敬老节(老人节)。而这一天同样可以设定为“中华父亲节”。首先,重阳节的“敬老孝亲”主题正好可以适用于“中华父亲节”;其次,中华传统以奇数为阳数,九九是“重阳”,适宜作父亲节;再者,九九重阳日有祭拜黄帝的传统,而黄帝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历史渊源、民俗也可作为父亲节的依据。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也无论是哪一天,父亲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深沉而无私的。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恩所有父亲们的爱与付出。祝天下所有父亲节日快乐!(完)

综合《人民政协报》、中国文明网等

编辑:周佳蕾